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52900000000017/2022-01751 发布机构: 阿拉善盟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文字号: 阿医改办字〔2022〕16号 成文时间: 2022-06-07
公文时效: 有效

阿拉善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旗(区)医改办,盟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关于“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决策部署,充分借鉴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工作。


                                                 阿拉善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6月7日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深化医改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充分借鉴福建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加注重强弱项补短板,更加注重资源重心下沉,更加注重体系结构优化,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坚持中(蒙)西医并重,健全就医诊疗新格局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分级诊疗体制机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建立就医诊疗新格局。

(二)目标要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区域间重点病种治疗能力差距明显缩小,群众急危重症、疑难病基本上做到不出自治区,盟、旗医院救治能力的龙头作用凸显,群众一般疾病基本得到解决,优质资源下沉机制更加健全,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不断提升,到2023年底,推动就医诊疗新格局形成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到2024年底“大病不出省、一般疾病在市县、头疼脑热在基层解决”的就医诊疗新格局基本形成,分级诊疗格局更加合理。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保障法》要求,为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和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供法治保障。综合本地区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医疗卫生资源、健康危险因素、发病率、患病率以及紧急救援需求等,科学制定“十四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分级分类有序推进资源短板和功能补充,优化医疗卫生空间布局。进一步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刚性约束能力。持续推进落实疫情常态化下分级诊疗12项重点任务。以降低全盟区域外转率和提高县域就诊率为重点,健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梯度功能定位。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科学建立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病种目录、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在全盟开展传染病盟市-旗县市区-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试点。

(二)深入推进紧密型旗域医共体建设。以紧密型旗域医共体建设为平台,健全完善加快推进旗县域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2022年力争全盟每个旗建成一个紧密型旗域医共体。充分发挥中医药(蒙医药)特色优势,鼓励中医(蒙医)医院牵头组建旗域医共体。创新总医院(医共体)治理方式,加快推进《关于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创新治理机制,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落地见效,强化总医院(医共体管委会)管理职能,统筹规划建设、投入保障、经营管理、人事编制和考核评估等重大事项,充分落实总医院(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启动实施总医院(医共体)牵头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力争等级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

(三)加快构建整合型的医疗服务体系。研究制定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的全盟接续性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接续性、整合型医疗服务,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的服务链。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和照护服务需求,以医养护结合为载体,推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高标准建设农村牧区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着力推进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康复、护理机构与医院之间的整合协同机制,建立健康管理、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以及养老照护服务之间的无缝衔接机制,整合并统筹利用社区各方面资源,形成接续性服务社区支持网络平台。

(四)全面深化家庭医生规范签约服务。落实基层首诊,健全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以信息化为手段,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并稳步扩大覆盖面,2025年底老年人等十类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保持在 70%以上。注重发挥中医药(蒙医药)作用,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提升家庭医生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推进基层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建设,完善医共体内分级诊疗、分工协作机制。赋予家庭医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住院床位等资源,对经家庭医生团队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2023年底签约的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实现家庭医生预约号源、上级转诊绿色通道全覆盖。

(五)强化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研究制定“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发展建设规划。大力健全对旗区医院的对口帮扶机制,探索城市三级医院通过专科共建、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与项目协作等形式,加强旗区医院临床薄弱专科和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加强总医院(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评估,梳理短板弱项,强化标准化建设,采取管理和专业技术骨干定期下派、以科包院、派驻共建等多种方式,实施管理、人才、技术、病种“四下沉”,帮扶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基层首诊的相关制度基础。

(六)加快推进医防融合机制建设。健全医防协同机制,创新医防协同保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分工协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医保筹资支付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紧密型医联体医防协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医联体内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机制、常态化医防融合工作制度以及机构之间合作、协同、互通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实施人群健康促进、高危人群发现和指导、患者干预和随访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推进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管融合发展。

(七)推动服务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普及健康的重要抓手,建立公众健康素养和自我健康管理工作机制,增强公共卫生干预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人人参与的健康教育促进机制,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对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的支持和教育,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行动和预防保健服务,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机制。全面推进实施健康内蒙古行动,加强对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和干预。推进中医(蒙医)“治未病”工程升级,强化中医药(蒙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传染病、地方病防控、慢性病等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工作机制。

(八)强化支撑政策建设。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健全和完善医保在分级诊疗中的杠杆支撑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持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实施差异化帮扶激励政策,加强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卫生健康个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财力支持。建立与就医诊疗新格局形成相适应的人事编制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推进以居民健康需求为核心的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责任,加强对“十四五”期间就医诊疗新格局形成的谋划、组织、推进和宣传。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要求,以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可检验的成果为抓手,把各项重点任务部署落实到位,落地见效。

(二)加强对三明经验深化推广。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操作手册》明确的推广内容、路径、具体职责、重点任务和改革指标成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我盟落地。健全和完善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的体制机制,强化医改“一把手”工程组织保障,健全完善各级医改组织体系建设,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能级。建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优秀学科带头人与优秀青年医师和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团队培养机制和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重症医学、呼吸、麻醉、感染防控、传染、中医(蒙医)、精神、儿科、院前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复合型医防协同人才培养。推动建立医疗卫生首席专家制度。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婴幼儿照护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推进健康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

(四)加强绩效考核评估。研究制定推动形成就医诊疗新格局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从实际出发,在工作指导上突出针对性、体现可行性、注重时效性。密切关注、及时跟进各地新格局形成进展,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我盟特色的改革路子。强化督查评估,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合理的督查评估制度。坚持综合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适时督查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督查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文件下载:关于印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相关解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解读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卫生健康委员会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府文件>部门文件
索引号 152900000000017/2022-01751 发布机构: 阿拉善盟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文字号: 阿医改办字〔2022〕16号 成文时间: 2022-06-07
公文时效: 有效
阿拉善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旗(区)医改办,盟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关于“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决策部署,充分借鉴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工作。


                                                 阿拉善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6月7日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深化医改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充分借鉴福建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加注重强弱项补短板,更加注重资源重心下沉,更加注重体系结构优化,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坚持中(蒙)西医并重,健全就医诊疗新格局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分级诊疗体制机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建立就医诊疗新格局。

(二)目标要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区域间重点病种治疗能力差距明显缩小,群众急危重症、疑难病基本上做到不出自治区,盟、旗医院救治能力的龙头作用凸显,群众一般疾病基本得到解决,优质资源下沉机制更加健全,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不断提升,到2023年底,推动就医诊疗新格局形成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到2024年底“大病不出省、一般疾病在市县、头疼脑热在基层解决”的就医诊疗新格局基本形成,分级诊疗格局更加合理。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保障法》要求,为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和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供法治保障。综合本地区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医疗卫生资源、健康危险因素、发病率、患病率以及紧急救援需求等,科学制定“十四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分级分类有序推进资源短板和功能补充,优化医疗卫生空间布局。进一步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刚性约束能力。持续推进落实疫情常态化下分级诊疗12项重点任务。以降低全盟区域外转率和提高县域就诊率为重点,健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梯度功能定位。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科学建立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病种目录、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在全盟开展传染病盟市-旗县市区-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试点。

(二)深入推进紧密型旗域医共体建设。以紧密型旗域医共体建设为平台,健全完善加快推进旗县域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2022年力争全盟每个旗建成一个紧密型旗域医共体。充分发挥中医药(蒙医药)特色优势,鼓励中医(蒙医)医院牵头组建旗域医共体。创新总医院(医共体)治理方式,加快推进《关于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创新治理机制,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落地见效,强化总医院(医共体管委会)管理职能,统筹规划建设、投入保障、经营管理、人事编制和考核评估等重大事项,充分落实总医院(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启动实施总医院(医共体)牵头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力争等级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

(三)加快构建整合型的医疗服务体系。研究制定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的全盟接续性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接续性、整合型医疗服务,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的服务链。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和照护服务需求,以医养护结合为载体,推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高标准建设农村牧区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着力推进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康复、护理机构与医院之间的整合协同机制,建立健康管理、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以及养老照护服务之间的无缝衔接机制,整合并统筹利用社区各方面资源,形成接续性服务社区支持网络平台。

(四)全面深化家庭医生规范签约服务。落实基层首诊,健全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以信息化为手段,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并稳步扩大覆盖面,2025年底老年人等十类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保持在 70%以上。注重发挥中医药(蒙医药)作用,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提升家庭医生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推进基层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建设,完善医共体内分级诊疗、分工协作机制。赋予家庭医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住院床位等资源,对经家庭医生团队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2023年底签约的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实现家庭医生预约号源、上级转诊绿色通道全覆盖。

(五)强化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研究制定“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发展建设规划。大力健全对旗区医院的对口帮扶机制,探索城市三级医院通过专科共建、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与项目协作等形式,加强旗区医院临床薄弱专科和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加强总医院(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评估,梳理短板弱项,强化标准化建设,采取管理和专业技术骨干定期下派、以科包院、派驻共建等多种方式,实施管理、人才、技术、病种“四下沉”,帮扶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基层首诊的相关制度基础。

(六)加快推进医防融合机制建设。健全医防协同机制,创新医防协同保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分工协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医保筹资支付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紧密型医联体医防协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医联体内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机制、常态化医防融合工作制度以及机构之间合作、协同、互通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实施人群健康促进、高危人群发现和指导、患者干预和随访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推进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管融合发展。

(七)推动服务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普及健康的重要抓手,建立公众健康素养和自我健康管理工作机制,增强公共卫生干预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人人参与的健康教育促进机制,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对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的支持和教育,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行动和预防保健服务,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机制。全面推进实施健康内蒙古行动,加强对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和干预。推进中医(蒙医)“治未病”工程升级,强化中医药(蒙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传染病、地方病防控、慢性病等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工作机制。

(八)强化支撑政策建设。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健全和完善医保在分级诊疗中的杠杆支撑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持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实施差异化帮扶激励政策,加强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卫生健康个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财力支持。建立与就医诊疗新格局形成相适应的人事编制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推进以居民健康需求为核心的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责任,加强对“十四五”期间就医诊疗新格局形成的谋划、组织、推进和宣传。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要求,以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可检验的成果为抓手,把各项重点任务部署落实到位,落地见效。

(二)加强对三明经验深化推广。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操作手册》明确的推广内容、路径、具体职责、重点任务和改革指标成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我盟落地。健全和完善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的体制机制,强化医改“一把手”工程组织保障,健全完善各级医改组织体系建设,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能级。建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优秀学科带头人与优秀青年医师和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团队培养机制和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重症医学、呼吸、麻醉、感染防控、传染、中医(蒙医)、精神、儿科、院前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复合型医防协同人才培养。推动建立医疗卫生首席专家制度。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婴幼儿照护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推进健康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

(四)加强绩效考核评估。研究制定推动形成就医诊疗新格局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从实际出发,在工作指导上突出针对性、体现可行性、注重时效性。密切关注、及时跟进各地新格局形成进展,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我盟特色的改革路子。强化督查评估,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合理的督查评估制度。坚持综合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适时督查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督查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文件下载:关于印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相关解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工作实施方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