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52900000000015/2022-02933 发布机构: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文字号: 阿署办发〔2022〕37号 成文时间: 2022-06-20
公文时效:

关于印发《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各旗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示范区管委会,盟行署有关委、办、局:

经盟行署研究同意,现将《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前言

为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安排全盟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第十四个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盟实际编制《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总结“十二五”以来阿拉善盟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提出2021—2030年期间全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分旗区建设任务,提出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的机制和措施,明确资金筹集使用的原则,提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有利于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利于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规划期为2021—2030年,基准年为2020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概要

1.规划名称.阿拉善盟(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规划

2.规划地点.阿拉善盟全域

3.建设期限.2021—2030年

4.建设内容.在2021—2030年期间,紧紧围绕全盟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生产能力低,肥料利用率低等制约因素,以分区分类整治为重点,对全盟45.6万亩耕地进行整体改造,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根据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配套实施:高效节水灌排工程、田间道路建设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信息化平台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其他工程。以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技术先进适用、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5.规划投资.45.6万亩耕地提质改造需投资8.5亿元,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5.6万亩需投资1.4亿元,亩均2500元;改造提升29万亩需投资4.35亿元,亩均1500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需投资2.75亿元,亩均2500元;总计8.5亿元(计划申请国家7.65亿元,占比90%;自治区投资0.68亿元,占比8%;地方配套0.17亿元,占比2%)。

6.预期效益.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2个等级,新增粮食产量近2万吨,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产地农产品有效供给,农牧民致富增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第一章 农田建设成效及现状分析

阿拉善盟辖三旗三区、32个苏木镇、200个嘎查村,截至2020年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173.6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13.5亿元,下降3.0%。三次产业比例为5.8:57.0:37.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万公顷,增长2.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5万公顷,下降0.8%。粮食总产量13.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产量1.1万吨,下降3.5%;蔬菜产量8.7万吨,增长0.1%;棉花产量83.9吨,下降20.6%;水果(含果用瓜)产量1313吨,下降69.7%。

近年来,我盟盟委、行署认真贯彻落实“三农”工作部署,着力补齐农牧业生产短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和农机装备配套等方式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田抗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全面推进我盟农业现代、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耕地现状

(一)耕地数量与质量状况

截止2020年,全盟耕地实测面积59.71万亩,基本农田面积40.5万亩。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年度更新成果,全盟耕地平均自然等级为6.76等,其中3等地2.78万亩,4等地3.08万亩,5等地2.95万亩,6等地22.04万亩,7等地15.56万亩,8等地17.97万亩,9等地6.4万亩,10等地0.16万亩,3—8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0.95%,耕地质量相对较高。

2021年,全盟粮食种植面积25万亩,粮食总产量13.61万吨,粮食平均亩产543公斤。

(二)水资源现状

阿拉善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贫乏、地表水有限,农业发展短板明显,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生态环境脆弱是该区的主要特点。全盟水资源总量为7307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24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4832万立方米。全盟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525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8656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6597万立方米。农牧业种植依赖于灌溉,即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属于典型绿洲农业。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等是该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施节水农业是解决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出路,解决好农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率,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对于合理用水,有效节约水资源,增加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减轻因缺水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灌溉水方面: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部分地区)、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为黄灌区,依靠黄河水灌溉;阿拉善左旗其余苏木镇和阿拉善右旗为井灌区,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额济纳旗主要依靠黑河水和地下水灌溉。

二、建设成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阿拉善盟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农机装备配套等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夯实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2011—2018年由各部门实施竣工完成农田改造建设并上图入库32.2万亩,2019年以来由农牧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72万亩。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区田、林、路、水、井、电得到基本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耕地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稳产增产,显著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为下一步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奠定良好基础。

(一)提高了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十二五”以来,我盟大规模农田改造建设,将大量的中低产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极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规模效益普遍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均新增有效耕地面积5%~15%,减少田间耕作成本10%~2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增加30%~50%,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林、路、水、井、电等综合治理,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效农田,提高了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稳产高产防灾减灾实用技术,项目区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在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上,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优质粮食、优质蔬菜等生产基地,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通过提升粮食、经济等作物的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而且通过工程建设、劳务输出,扩大了农民二、三产业的就业机会。调查表明,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平均增加500元左右。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效明显,已经成为许多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四)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和美化了农田布局结构,改善了农田生产利用方式,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通过农田灌排工程生态技术措施的推广,使农田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农田林网建设,林网覆盖率明显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推广良种良法、高效节水,减少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全盟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保持“双减”“双控”态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调查显示,高标准农田(含高效节水)建成后,亩均节水10%~15%、节电25%~35%、减少化肥用量25%、减少农药用量30%,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美化了农田景观格局,显著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200万亩,阿拉善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全盟重点工作,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九大及2019年—2022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是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阿拉善作为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基地,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目前,内蒙古正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盟必须按照全面、均等、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真正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保障。

(三)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015年,国务院建立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明确了省级人民政府承担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按期完成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盟旗(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结了技术措施,培养了人才队伍,积累了丰富经验,建成了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为高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模式。

(四)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十二五”以来的实践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拓宽农牧民收入渠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美化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是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稳定的基础性工程,是一项事关农牧民致富、农村产业兴旺的公益性工程,是一项事关农村田园优美、农村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农牧民群众热烈欢迎。

四、高标准农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瓶颈限制高标准农田建设

按照水资源管理规定,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削减地下水开采量,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2021—2030年期间,我盟在井灌区采取强化节水、关井压田等措施,压减地下水开采量。这无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灌溉水源上了“紧箍咒”,也为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挑战。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度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大多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易整治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水源条件较好耕地、开发难度相对较低区域已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但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必须对一些基础条件差、田块零散的区域进行建设,难度正逐渐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已经实施项目的农田建设质量标准不高,土壤肥力达不到高标准农田要求,耕地等级低,化肥使用效率下降,耕地细片化问题较突出。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标准偏低

随着物价水平上涨和农村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也随之上升。尽管自治区逐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亩1100多元,但难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要。加上2018年前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普遍不高,一些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灌排工程配套率、水资源利用率、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相距较远。根据已实施示范项目经验及基层反映实际情况测算,亩均投资需要2500元左右,基本能够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的相关要求,因此,亟待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四)项目建后工程管护不够

我盟大部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仍然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明、管护权责不清、管护资金缺乏、管护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影响高标准农田效益的持续发挥,客观上要求尽快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工程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对照国家要求,还需建立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机制,各地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急需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工作,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五)部分地方积极性不高

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规范化和各项管理要求都比较高和严格,部分基层单位人员有畏难情绪,对申报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缺少主动性和热情,对项目实施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加强党对“三农三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农牧业现代化和农村牧区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目标,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的方针,立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实施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相结合,保质保量如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促进粮食高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二、基本原则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按照以水定地的思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合理统筹分配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大高效节水农田建设力度,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切实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科学布局,突出重点。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政府统筹,集中投入。盟、旗区政府统筹,部门协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提高设计和建设标准,切实改变建设标准偏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局面,确保发挥长效。

建改并举,注重质量。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田改造提升,补齐部分已实施农田建设项目短板,解决项目区工程老化、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有效提升农田质量。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及生产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建设重点与内容,统筹推进田土水林路电技管综合配套,达到农田基础设施完备,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建管结合,长期发挥。按照标准化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建成后及时确权登记,健全后期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强化信息管理,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创新耕地质量建设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格局。

三、目标任务

(一)建设目标

2021—2030年期间全盟改造提升及建设高标准农田48万亩,其中,新建8万亩,改造提升2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1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农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0公斤以上,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提高1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标准化生产基本实现,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平台基本建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1.农田基础设施高标准配套。

建成规模化的条形田,形成大的集中连片种植区。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对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等重新进行布置,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条件。实现“耕地平整肥沃、水电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

2.耕地障碍基本消除、质量等级显著提高。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5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到2030年,全盟48万亩高标准农田地力平均提高1—2个等级。

3.农业综合产能大幅提高。

在耕地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对农作区产能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推动种植业“稳面积、调结构、增单产”。玉米、小麦播种面积适当增加,粮食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长。规模化的生产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4.农业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全盟新增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农业耕地质量监测能力得到提升。耕地土壤清洁率达到95%以上,秸秆还田率达到80%,地膜回收率达到9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69,农业总用水量下降10%;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普及率达到90%,种肥同播、机械深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70%,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5%,化肥农药总使用量下降15%,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根本性遏制。

(二)年度目标

2021年,全盟实施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7万亩)。其中,阿左旗1.5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7万亩)、额济纳旗0.6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阿右旗0.3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

2023年,全盟新增高标准农田1万亩,建设地点在阿左旗;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4.2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其中:阿左旗1.2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阿右旗0.8万亩、额济纳旗1.4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腾格里0.8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

2024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7.73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3万亩)。其中,阿左旗4.23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3万亩)、腾格里3.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

2025年,全盟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其中,阿右旗0.5万亩、额济纳旗0.2万亩、腾格里0.9万亩;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5.6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其中:阿左旗3.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阿右旗0.5万亩、额济纳旗1.6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

2026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其中,阿左旗2.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阿右旗1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腾格里1.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

2027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4.4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其中,阿左旗3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额济纳旗0.6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腾格里0.8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万亩)。

2028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1.3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其中,阿左旗0.4万亩、腾格里0.9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

2029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7.9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万亩),其中,阿左旗5.2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阿右旗0.9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额济纳旗1万亩、腾格里0.8万亩。

2030年,全盟实施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其中,阿左旗1.5万亩、阿右旗0.2万亩、额济纳旗0.7万亩、腾格里0.6万亩;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2.4万亩,其中,阿左旗1.2万亩、额济纳旗1万亩、腾格里0.2万亩。

(三)远景展望

到2035年,全盟农田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化监管,真正达到田地规整、集中连片、灌排控制智能先进、农电配套齐全、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功能明显加强。


序号

指标

2030年目标

属性

1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

48万亩

预期性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

8万亩

预期性

其中: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29万亩

约束性

2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

面积

11万亩

预期性

3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新增高标准农田亩均产能提高50公斤以上

预期性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产能高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平均水平

约束性

4

新增建设高标准

农田亩均节水率

亩均节水率10%以上

预期性

5

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

遵循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充分考虑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发展水平等,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统筹农田生产能力、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通达度、农田林网防护、地力培肥程度、科技应用水平、建后管护能力等建设内容,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标准、规范。

(一)灌溉管道配套

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3以上;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5%以上,建筑物性能与技术性能达到规范标准。

(二)农田平整规整

根据各旗区立地条件,耕作层厚度应在30厘米以上,条田长度500米以内,田块宽度取决于机械作业宽度的倍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建设前,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三)田间道路畅通

优化和完善田间道路与农村牧区公路连接设置和布局方案,满足交通安全前提下,提升田间作业道路畅通水平、满足机具出行、作业需求。

(四)农田林网齐全

项目区的主要道路、沟渠两侧栽种本地适宜苗木,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80%以上。农田林网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控制面积达到200~400亩/网格,绿化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达85%以上。

(五)机械化生产方式先进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0%以上。

(六)产出效益稳步提升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种植田块年度综合生产能力较整治前提升50公斤/亩以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于改造前,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田块亩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七)科技措施有序推广

突出优质粮油、蔬菜、瓜果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科技含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个年度内,力争推广1个以上新品种优良品种,2项以上新技术,实现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的规范度,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达到60%以上。

二、建设内容

(一)农田平整

农田平整主要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耕作田块修筑工程根据永久基本农田和“两区”划定和一般耕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风害等因素,合理规划耕作田块,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使耕作田块相对集中。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通过机械深耕深松,调节土壤质地,改善农田耕作层,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

(二)土壤改良

对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后的耕地,采用农艺、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通过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翻压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治理过沙或过黏土壤、盐碱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增加产品的针对性、多元化和功能化,推广合理轮作模式,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推广免耕少耕、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保水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灌溉设施

按照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的要求,加强水源工程建设。综合考虑灌溉规模、地形条件、耕作方式等要素,按照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并进的要求,黄灌区重点配套改造和建设沉淀池与输配水渠(管)道和泵站及渠系建筑物,井灌区合理布置输配水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和更新机电井,确保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标。重点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干播湿出、无膜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四)田间道路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产的原则,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达到100%。

(五)生态防护

以生态脆弱农田保护为重点,推广生态型治理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根据防护需要,在主要道路和干渠两侧,适时、适地、适树设置农田防护林,提高农田林网面积。

(六)农电设施

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应与田间道路、灌溉和排水等工程相结合,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量和安全。对适宜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根据农田现代化建设和管理要求,合理布设弱电设施。建成后,实现农田机井、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用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七)农技服务

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引进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先进农业科技,合理种植布局,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各旗区在基础条件好的园区或合作社开展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灌溉系统水量实时调控等先进适用技术或装备试点。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大力推广先进高效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和指导农民进行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技术到位率。以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依托,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优质粮油生产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八)后期管护

1.明确管护责任。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制度,明确苏木镇政府相关监管职责,落实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发挥嘎查村级组织、承包经营者在工程管护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参与农田设施的日常维护。相关基层服务组织要加强对管护主体和管护人员的定期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管。

2.健全管护机制。按照权责明晰、运行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工程管护机制。项目竣工验收要同步验收管护机制到位情况。探索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管护机构、专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的管护模式,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项目建管护一体化、第三方购买服务、购买保险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管护格局。

3.落实管护资金。各旗区要建立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工程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对灌溉渠系、滴灌设施、机耕路、农田林网等公益性强的农田基础设施,政府要加大运行管护经费的财政补助力度。探索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配套资金提取工程维修基金,拓宽管护经费来源。在有条件区域,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筹措管护资金,调动管护主体积极性。完善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探索推行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灾级保险制度等。

三、信息化监管

(一)统一上图入库

1.建立信息平台。加快高标准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做好相关信息系统的对接移交和数据共享,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全面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数据,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移交使用等各阶段信息及时上图入库,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

2.加强动态监管。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拍摄、5G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区块链、智慧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的立体化监测监管体系,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

3.强化信息共享。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要求,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农田建设、保护、利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强数据分析,为农田建设管理和保护利用提供决策支撑。

(二)强化质量管理

1.严控建设质量。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合理规划建设布局,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建设内容,统一组织项目实施。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实现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确保建设质量。

2.提升耕地质量。依托布设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土壤理化性状、区城性特征等指标。按照《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在建设前后分别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评价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水平,做到“建设一片、调查一片、评价一片”。

3.加强社会监督。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时公开项目建设相关信息,在项目区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标志,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规范竣工验收

1.明确验收程序。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规范高标准农田验收,各级农牧主管部门根据现行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和监督抽查,验收结果逐级上报。对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核发农业农村部统一格式的竣工验收合格证书。

2.规范项目归档。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高标准农田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存档工作。

3.做好工程移交。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交付利用手续,做好登记造册,明确工程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需要变更权属的,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权属清晰。

(四)严格保护利用

1.强化用途管控。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耕地占用审批,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加强农田保护。推行合理耕作制度,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确保可持续利用。对水毁等自然损毁的高标准农田,要纳入年度建设任务,及时进行修复或补充。严禁将不达标污水排入农田,严禁将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倾倒、排放、存放到农田。

3.确保良田粮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引导高标准农田集中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


第四章 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

依据全盟农业生产区实际,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情况、土地资源禀赋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等因素,改造提升类型及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等,以旗区为单位,将全盟划分为3个类型区:黄河引水灌溉类型区(包括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图镇、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深井提灌类型区(包括阿拉善左旗其余苏木镇和阿拉善右旗各灌区);黑河水结合地下水灌溉类型区(额济纳旗)。

一、建设分区与管控

(一)黄河引水灌溉类型区

区域范围:分布于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图镇、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该区域至2020年耕地实测面积约29.21万亩,占全盟总耕地面积的48.9%。

建设方向:本区是我盟玉米、小麦、向日葵的主要产区,该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地块集中连片,利用粗放。本区重点是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及“两区”划定区域,优先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盐碱地改良,开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秸秆还田、防护林建设、轮作休耕、深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等措施,防止耕地风蚀沙化,提高耕地质量。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提升50公斤以上,实现智能化水肥调控,减少水肥的“跑冒滴漏”。

1.灌溉系统:疏浚引水渠道,加强斗渠、毛渠及以下渠道的建设,渠系配套工程的完善以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重点进行蓄水沉淀池、灌溉泵站的新建与改造,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技术,稳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

2.排水系统:该区域的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加强建设排水系统,引排水渠道畅通、沟道疏浚整治,增加排水沟深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排水排盐设施健全,减轻耕地次生盐渍化。

3.田间道路:合理规划建设田间路网,优先改造利用原有道路,地势平坦区尽可能短顺平直,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等附属设施,满足农机作业、农资运输等农业生产要求,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鼓励建设生态型田间道路,减少硬化道路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田间道路通达程度达到100%以上。

4.农田林网:林网建设应与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结合,与当地相协调。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结合立地条件、水源条件、交通状况等确定本地林网树种,受防护农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95%。

5.土壤培肥与盐碱地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合理轮作、灌排沟渠配套等措施,培育肥沃耕作层,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项目区盐碱化程度明显降低,地力呈现增加趋势。

6.科技服务:本区重点推广农机深松整地,减少大水漫灌压盐碱措施,实施农艺、工程、化学措施改良盐碱地,引进或应用推广2项以上耐盐碱作物品种、高产高效的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工艺。

(二)深井提灌类型区

区域范围:分布于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图镇西滩、巴润别立镇、巴彦浩特镇、吉兰泰镇、诺日公苏木和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苏木、曼德拉苏木、阿拉腾敖包苏木、阿拉腾朝格苏木。该区域至2020年耕地面积约24万亩,占全盟总耕地面积的40.2%。

建设方向:本区是我盟玉米的主要产区,该区地势平坦利于耕作,土壤自然肥力高,是实施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采取以水定地的原则,优先实施高效节水、深翻深耕、耕地轮作等措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扩大绿色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加强田、路、林综合治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粮食产能提升50公斤以上。

1.灌溉系统:本区域水资源匮乏限制农业发展。重点实施节水灌溉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对年久老旧的机井和电力设备进行更新,完善灌溉系统首部及变频电箱配套,以前实施项目中地埋管道口径小于110厘米的进行改造更换。在不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和不扩大灌溉面积的同时,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应用干播湿出、无膜浅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

2.排水系统:一般不需要建排涝设施。但需要注意按照排涝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排水通畅。

3.田间道路:按照农业机械化的要求,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修建或改造边缘地块、老旧、狭窄农田道路,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田间道路通达程度达到100%以上。

4.农田林网:林网建设应与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结合,兼顾生态和抵御自然灾害要求,结合立地条件、水源条件、交通状况等确定林网树种,受防护农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95%。

5.土壤培肥与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合理轮作、深翻深耕等措施,培育肥沃耕作层,耕地质量等级有所提升。

6.科技服务:本区耕地种植以农牧民经营为主,积极推动以节水为重点的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项目区建成后,引进或应用推广以节水、地力提升为主的2项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工艺。

(三)黑河水结合地下水灌溉类型区

区域范围:分布于额济纳旗沿黑河两岸的东风镇、赛汉陶来苏木、达来库布镇、巴彦陶来苏木、苏泊淖尔苏木。该区域至2020年耕地面积约6.5万亩,占全盟总耕地面积的10.9%。

建设方向:本区域是我盟哈密瓜生产重要基地。该区地势平坦利于耕作,水源充足便于灌溉。本区建设重点是加大控水、控肥、控药、控膜,高效农业与生态保护统一。优先实施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盐碱地改良、耕地轮作等,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哈密瓜产量提高10%以上。

1.灌溉系统:本区域河灌部分疏浚引水河道,加强斗渠、毛渠及以下渠道的建设以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地表径流量补充灌溉水源。重点实施完善井灌渠系与田间配套建筑物,重点降低农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危害,提升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

2.排水系统:加强引排水渠道畅通、沟道疏浚整治,增加排水沟深度,控制地下水埋深,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排水排盐设施健全,防止发生盐渍化。

3.田间道路:优化田间道路与桥梁的走向与布置,尽量减少桥涵数量与跨度,按照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建设农机下田坡道,修建或改造边缘地块、老旧、窄小农田道路,提高农机作业和农产品运输便捷度。田间道路通达程度达到100%以上。

4.农田林网:充分利用当地胡杨、柽柳等天然屏障,人工林网建设村庄环境相协调,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选择本地树种。同时兼顾生态和抵御自然灾害要求,注重农田防风效果和防风层次,受防护农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95%。

5.土壤培肥与改良:通过种植绿肥翻压、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深翻深耕、灌排配套等措施,培肥土壤,提高耕地地力等级。

6.科技服务:本区适宜规模化经营,实施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推广,推动产业化、信息化、智慧农业发展,引进或应用推广以控水、控肥、控药、控膜为主的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工艺。

二、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建设工程

2021—2030年期间,按照“布局合理化、农田规模化、农业科技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信息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相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48万亩,实现区域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在各旗区开展绿色、智慧农业试验示范。

(一)绿色农田示范工程

在阿拉善左旗和额济纳旗选取典型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土壤改良,生态沟渠和田间道路等工程措施,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量高效技术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田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示范建设绿色高标准农田。阿拉善左旗和额济纳旗规模各不低于1万亩。

(二)智慧农业示范工程

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取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企业、农业合作社,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智慧信息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建设和管理测控系统,实现生产精准化控制。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开展数字化、智能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工程,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腾格里经济开发区建设示范点各不低于2处,每处规模不低于0.1万亩。

(三)盐碱化耕地治理示范工程

在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阿右旗雅布赖镇等地,在排灌配套的前提下,针对灌区盐碱化耕地类型,以降低盐碱化度,pH值和全盐含量为目的,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开展洗盐、排盐工程、灌排设施建设、施用改良剂等,降低耕地的pH值和碱化度,创造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增加疏松透气和施用有机肥,增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提高粮食生产力的目标。规划期间,实施盐碱化耕地治理示范工程建设3万亩左右。

三、任务安排

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可建设高标准农田规模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目标、耕地资源、水资源、永久基本农田、“两区”划定和粮食产能、农田灌溉条件、灌溉方式、土壤类型、耕地质量、种植结构多元等因素,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兼顾均衡,合理确定《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目标,并按旗区分解建设任务,如遇特殊情况,可按程序对各旗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行动态调整。

(一)2021—2025年目标

2021—2025年,全盟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万亩,改造提升建设面积1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

(二)2026—2030年目标

2026—2030年,全盟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万亩,改造提升建设面积1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到2030年力争全盟符合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实现全覆盖,建成一批相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各旗区指标任务分解情况详见表1;年度分解情况详见表2)

       表1 阿拉善盟各旗区(2021—2030年)规划指标分解表   单位: 万亩

旗区

2021—2030年

2021—2025年

2026—2030年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积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积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积

阿拉善盟

8

29

11

5

13

6

3

16

5

阿左旗

4

16

6

2.5

6.7

3

1.5

9.3

3

阿右旗

1

2.5

1

0.8

1.3

0.3

0.2

1.2

0.7

额济纳旗

1.5

4

2

0.8

2

1.4

0.7

2

0.6

腾格里

1.5

6.5

2

0.9

3

1.3

0.6

3.5

0.7


表2阿拉善盟各旗区(2021—2030年)规划指标年度分解表     单位: 万亩

地区

2021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

改造提

升建设

面积

新增建

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

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

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阿拉善盟

2.4

0

1.47

1

3

1.2

0

5.5

2.23

1.6

4.5

1.1

0

4

1

0

2.7

1.7

0

0.9

0.4

0

6

1.9

3

2.4

0

阿左旗

1.5

0

0.77

1

0.7

0.5

0

3

1.23

0

3

0.5

0

2

0.5

0

2

1

0

0.4

0

0

3.7

1.5

1.5

1.2

0

阿右旗

0.3

0

0.3

0

0.8

0

0

0

0

0.5

0.5

0

0

0.7

0.3

0

0

0

0

0

0

0

0.5

0.4

0.2

0

0

额济纳旗

0.6

0

0.4

0

1

0.4

0

0

0

0.2

1

0.6

0

0

0

0

0

0.6

0

0

0

0

1

0

0.7

1

0

腾格里

0

0

0

0

0.5

0.3

0

2.5

1

0.9

0

0

0

1.3

0.2

0

0.7

0.1

0

0.5

0.4

0

0.8

0

0.6

0.2

0


第五章 水资源平衡分析

一、水资源概况

由于受各地气候条件、作物需水要求、作物种植结构和土壤、水资源条件的不同、灌溉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各地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相差较大。年全盟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3.4立方米,全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958。全盟及各旗区灌溉用水水平统计详见表3(全盟2020年灌溉水平统计表)。

表3 全盟灌溉用水水平统计表

行政区名称

农田灌溉用水量(m³/亩)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

阿拉善盟

393.4

0.6958

阿拉善左旗

393

0.7413

阿拉善右旗

488

0.65

额济纳旗

220

0.665

腾格里经济

开发区

341

0.7057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用水分析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分类

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是对现有灌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进行节水改造建设,这部分灌溉面积在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后,不仅不需要增加灌溉用水量,而且通过实施高效节水措施,使现有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提高,灌溉用水量比现状用水量减少,可节余灌溉用水量;新增建设面积是在现有耕地传统漫灌的基础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实施高效节水措施,使现有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提高,灌溉用水量比现状用水量减少。

(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用水量和节水量

根据建设布局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1—2030年新增及改造提升面积共48万亩。通过对现有灌溉面积实施节水改造,使现有农业灌溉面积的用水量降低。

依据用水配额、种植作物分类用水定额、节水灌溉等方式,经分析现有农田灌溉面积节水改造前后用水量,项目实施前用水量14572.5万立方米,项目实施后预计用水量13115.25万立方米。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大约总节水量1457.25万立方米。总用水情况详见表4(2021—2030年阿拉善盟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用水表)。



表4 2021—2030年阿拉善盟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含高效节水)建设前后用水预测表

盟市/旗区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建设

节水量

(万立方米)

现状用水量

(万立方米)

建成后用水量(万立方米)

合计

14572.5

13115.25

1457.25

阿拉善左旗

8646

7781.4

864.6

阿拉善右旗

1708

1537.2

170.8

额济纳旗

1320

1188

132

腾格里经济开发区

2898.5

2608.65

289.85

(三)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需水量预测

根据规划安排和任务分解,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8万亩。新增建设面积是在现有耕地传统漫灌的基础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实施高效节水措施,使现有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提高,灌溉用水量比现状用水量减少。

依据用水配额、种植作物分类用水定额和节水灌溉等方式。经分析,到2030年新增建设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前需水量为2901.5万立方米,项目实施后用水量2611.35万立方米,建成后节水290.15万立方米。各旗区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用水量及节水量详见表5(2021—2030年阿拉善盟新增高标准农田用水预测表)。


表5 2021—2030年阿拉善盟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用水预测表

盟市/旗区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

节水量

(万立方米)

现状用水量

(万立方米)

建成后用水量(万立方米)

合计

2901.5

2611.35

290.15

阿拉善左旗

1572

1414.8

157.2

阿拉善右旗

488

439.2

48.8

额济纳旗

330

297

33

腾格里经济开发区

511.5

460.35

51.15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用水量分析

规划实施后,预测到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用水量由现状2020年的17474万立方米减少到15726.2万立方米,与2020年用水量相比减少了1747.4万立方米。

到2030年,各旗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水量总量变化表详见表6(2021—2030年阿拉善盟各旗区用水总量变化分析测算表)。

表6  2021—2030年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用水总量变化分析表

盟市/旗区

2020年

总用水量

(万立方米)

项目实施后

总用水量

(万立方米)

高标准农田

建设前后

用水量变化

(万立方米)

合计

17474

15726.2

-1747.4

阿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10218

9196.2

-1021.8

阿拉善右旗

2196

1976.4

-219.6

额济纳旗

1650

1485

-165

腾格里经济开发区

3410

3069

-341

注:“+”表示用水量增加,“-”表示节水量。


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用水现状和目标年需水量预测分析,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腾格里经济开发区总体上呈现用水总量减少的情形。


第六章 投资依据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依据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依据

“十二五”以来各部门实施的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资大都在1000元以下,不能满足农田建设需求。2019年以来下达我盟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亩均投资1200多元,相较以往没有明显提高,从调查情况看还是不能对项目区内农田设施进行全配套,达到农牧民要求和高标准建设标准。根据实际允许我盟对各部门已建设的2011年后项目进行提质更新再配套,补足短板,打造真正的高标准农田,提高亩均投资标准。我盟地处内蒙古最西部,农田分布相对分散,施工费用相对较高,因此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达到亩均2500元,改造提升亩均达到1500元才能打造名副其实高标准农田,同时建议将工程后期管护费、保险费列入项目建设成本,使工程后期管护工作得到资金保障,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二)资金筹措

为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在全面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的同时,需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确保实施方案按预定目标建成。

1.财政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二是落实旗区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牧业农村牧区比例的具体考核办法。三是进一步完善涉农涉牧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全过程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

2.社会资本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新增耕地指标调剂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收益,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项目受益对象和农村集体筹资投劳进行投入,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涉牧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劵等进行直接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撬动更多的金融、保险等社会资本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自筹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改造提升项目全面实施,阿拉善盟48万亩耕地可增加灌溉保障、增大复种指数、增强农田灌溉能力、提升农机作业能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2个等级,同时,与传统漫灌相比,每亩平均节约用水10%以上,田间生产成本降低15%左右,肥料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5%。实施后亩均生产成本减少50~80元、亩均作物平均增产50公斤以上,可新增产值14400万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

粮食安全更加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扩大,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推动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发展;加快土地流转,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实现农牧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促进规模化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及其与种植业的有效链接互动,促进全盟生态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增加社会就业和农牧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推动阿拉善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三)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对阿拉善的生态修复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是落实总书记筑牢内蒙古自治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通过减少化肥、农药、地膜和水的用量,可进一步净化产地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最终可实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户科学种田和绿色生产的理念,促进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地域特色节水农业;打造沿贺兰山、黑河旅游;建设生态园区;蹚出神奇阿拉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分析

本规划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建设任务为高效节水灌溉,其中地埋低压输水管道、浅埋滴灌等是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建设措施,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可节约水资源10~15%,对缓解我盟地下水位下降、减轻井灌区压力,改善生态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防止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本规划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工程为新建或改造提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平整土地、排灌配套、输水管道、输电线路、农田道路、农田林网等,单个工程规模强度小,分布面广,工程施工周期短,在建设期内,不会造成大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影响轻微。只要采取措施到位,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尽量减少沟坑工程,及时回填料土、清理工作场面,加强裸露地面的绿化和管护,就可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项目建成后,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配套技术的应用、农田林网的完善等,可有效拦截地面径流、减少耕层风蚀沙化、保水保肥,有效减轻土壤侵蚀强度,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可减轻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同时通过推广增施农肥、配方施肥、深耕深松、高效节水、秸秆还田、浅埋滴灌、地膜回收等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以及大力实施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提高“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水平,将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综上所述,规划项目本身可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周围环境基本上没有不良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本规划的实施是可行的。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盟旗区党委政府对“三农三牧”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实施的领导责任,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盟旗区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及质量建设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盟旗区农牧部门是监管规划落实的主体,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项目必须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农田建设良好氛围。

二、资金保障措施

盟旗区政府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做到专款用好、管理到位,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及时拨付。引导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吸纳社会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以推进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探索创新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地方和农民保护耕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构建区域补偿机制,鼓励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以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遵循“权责对等”原则,建立健全后期管护制度,明确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探索有偿管护。将财政资金投资形成的各项基础设施以资产的形式量化到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明晰产权,为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增加资产收益。

四、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一)制定完善相关技术规范

为加强和规范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结合本地区实际,对现有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修改完善更新,建立差别化技术标准规范,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工作的新要求。

(二)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

按照农业农村部“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要求,建立规划实施数据库管理,实现项目的审批、实施、竣工验收与评价方面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基础性和公益性信息的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监测监管系统,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集中统一和全面全程监管。

(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充分依托盟、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建立健全现代农牧业培训体系,搭建产学研推创新平台,通过定期、定量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严格评估考核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盟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考核体系,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做好规划调整,加强对规划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监测,开展规划落实情况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文件下载:阿署办发〔2022〕37号.pdf

相关解读:《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
索引号 152900000000015/2022-02933 发布机构: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文字号: 阿署办发〔2022〕37号 成文时间: 2022-06-20
公文时效:
关于印发《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各旗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示范区管委会,盟行署有关委、办、局:

经盟行署研究同意,现将《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前言

为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安排全盟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第十四个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盟实际编制《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总结“十二五”以来阿拉善盟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提出2021—2030年期间全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分旗区建设任务,提出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的机制和措施,明确资金筹集使用的原则,提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有利于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利于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规划期为2021—2030年,基准年为2020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概要

1.规划名称.阿拉善盟(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规划

2.规划地点.阿拉善盟全域

3.建设期限.2021—2030年

4.建设内容.在2021—2030年期间,紧紧围绕全盟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生产能力低,肥料利用率低等制约因素,以分区分类整治为重点,对全盟45.6万亩耕地进行整体改造,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根据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配套实施:高效节水灌排工程、田间道路建设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信息化平台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其他工程。以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技术先进适用、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5.规划投资.45.6万亩耕地提质改造需投资8.5亿元,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5.6万亩需投资1.4亿元,亩均2500元;改造提升29万亩需投资4.35亿元,亩均1500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需投资2.75亿元,亩均2500元;总计8.5亿元(计划申请国家7.65亿元,占比90%;自治区投资0.68亿元,占比8%;地方配套0.17亿元,占比2%)。

6.预期效益.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2个等级,新增粮食产量近2万吨,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产地农产品有效供给,农牧民致富增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第一章 农田建设成效及现状分析

阿拉善盟辖三旗三区、32个苏木镇、200个嘎查村,截至2020年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173.6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13.5亿元,下降3.0%。三次产业比例为5.8:57.0:37.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万公顷,增长2.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5万公顷,下降0.8%。粮食总产量13.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产量1.1万吨,下降3.5%;蔬菜产量8.7万吨,增长0.1%;棉花产量83.9吨,下降20.6%;水果(含果用瓜)产量1313吨,下降69.7%。

近年来,我盟盟委、行署认真贯彻落实“三农”工作部署,着力补齐农牧业生产短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和农机装备配套等方式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田抗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全面推进我盟农业现代、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耕地现状

(一)耕地数量与质量状况

截止2020年,全盟耕地实测面积59.71万亩,基本农田面积40.5万亩。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年度更新成果,全盟耕地平均自然等级为6.76等,其中3等地2.78万亩,4等地3.08万亩,5等地2.95万亩,6等地22.04万亩,7等地15.56万亩,8等地17.97万亩,9等地6.4万亩,10等地0.16万亩,3—8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0.95%,耕地质量相对较高。

2021年,全盟粮食种植面积25万亩,粮食总产量13.61万吨,粮食平均亩产543公斤。

(二)水资源现状

阿拉善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贫乏、地表水有限,农业发展短板明显,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生态环境脆弱是该区的主要特点。全盟水资源总量为7307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24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4832万立方米。全盟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525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8656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6597万立方米。农牧业种植依赖于灌溉,即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属于典型绿洲农业。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等是该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施节水农业是解决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出路,解决好农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率,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对于合理用水,有效节约水资源,增加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减轻因缺水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灌溉水方面: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部分地区)、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为黄灌区,依靠黄河水灌溉;阿拉善左旗其余苏木镇和阿拉善右旗为井灌区,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额济纳旗主要依靠黑河水和地下水灌溉。

二、建设成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阿拉善盟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农机装备配套等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夯实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2011—2018年由各部门实施竣工完成农田改造建设并上图入库32.2万亩,2019年以来由农牧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72万亩。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区田、林、路、水、井、电得到基本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耕地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稳产增产,显著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为下一步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奠定良好基础。

(一)提高了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十二五”以来,我盟大规模农田改造建设,将大量的中低产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极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规模效益普遍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均新增有效耕地面积5%~15%,减少田间耕作成本10%~2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增加30%~50%,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林、路、水、井、电等综合治理,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效农田,提高了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稳产高产防灾减灾实用技术,项目区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在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上,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优质粮食、优质蔬菜等生产基地,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通过提升粮食、经济等作物的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而且通过工程建设、劳务输出,扩大了农民二、三产业的就业机会。调查表明,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平均增加500元左右。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效明显,已经成为许多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四)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和美化了农田布局结构,改善了农田生产利用方式,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通过农田灌排工程生态技术措施的推广,使农田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农田林网建设,林网覆盖率明显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推广良种良法、高效节水,减少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全盟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保持“双减”“双控”态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调查显示,高标准农田(含高效节水)建成后,亩均节水10%~15%、节电25%~35%、减少化肥用量25%、减少农药用量30%,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美化了农田景观格局,显著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200万亩,阿拉善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全盟重点工作,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九大及2019年—2022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是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阿拉善作为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基地,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目前,内蒙古正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盟必须按照全面、均等、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真正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保障。

(三)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015年,国务院建立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明确了省级人民政府承担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按期完成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盟旗(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结了技术措施,培养了人才队伍,积累了丰富经验,建成了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为高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模式。

(四)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十二五”以来的实践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拓宽农牧民收入渠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美化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是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稳定的基础性工程,是一项事关农牧民致富、农村产业兴旺的公益性工程,是一项事关农村田园优美、农村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农牧民群众热烈欢迎。

四、高标准农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瓶颈限制高标准农田建设

按照水资源管理规定,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削减地下水开采量,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2021—2030年期间,我盟在井灌区采取强化节水、关井压田等措施,压减地下水开采量。这无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灌溉水源上了“紧箍咒”,也为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挑战。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度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大多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易整治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水源条件较好耕地、开发难度相对较低区域已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但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必须对一些基础条件差、田块零散的区域进行建设,难度正逐渐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已经实施项目的农田建设质量标准不高,土壤肥力达不到高标准农田要求,耕地等级低,化肥使用效率下降,耕地细片化问题较突出。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标准偏低

随着物价水平上涨和农村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也随之上升。尽管自治区逐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亩1100多元,但难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要。加上2018年前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普遍不高,一些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灌排工程配套率、水资源利用率、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相距较远。根据已实施示范项目经验及基层反映实际情况测算,亩均投资需要2500元左右,基本能够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的相关要求,因此,亟待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四)项目建后工程管护不够

我盟大部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仍然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明、管护权责不清、管护资金缺乏、管护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影响高标准农田效益的持续发挥,客观上要求尽快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工程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对照国家要求,还需建立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机制,各地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急需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工作,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五)部分地方积极性不高

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规范化和各项管理要求都比较高和严格,部分基层单位人员有畏难情绪,对申报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缺少主动性和热情,对项目实施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加强党对“三农三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农牧业现代化和农村牧区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目标,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的方针,立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实施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相结合,保质保量如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促进粮食高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二、基本原则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按照以水定地的思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合理统筹分配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大高效节水农田建设力度,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切实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科学布局,突出重点。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政府统筹,集中投入。盟、旗区政府统筹,部门协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提高设计和建设标准,切实改变建设标准偏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局面,确保发挥长效。

建改并举,注重质量。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田改造提升,补齐部分已实施农田建设项目短板,解决项目区工程老化、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有效提升农田质量。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及生产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建设重点与内容,统筹推进田土水林路电技管综合配套,达到农田基础设施完备,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建管结合,长期发挥。按照标准化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建成后及时确权登记,健全后期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强化信息管理,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创新耕地质量建设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格局。

三、目标任务

(一)建设目标

2021—2030年期间全盟改造提升及建设高标准农田48万亩,其中,新建8万亩,改造提升2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1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农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0公斤以上,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提高1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标准化生产基本实现,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平台基本建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1.农田基础设施高标准配套。

建成规模化的条形田,形成大的集中连片种植区。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对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等重新进行布置,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条件。实现“耕地平整肥沃、水电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

2.耕地障碍基本消除、质量等级显著提高。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5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到2030年,全盟48万亩高标准农田地力平均提高1—2个等级。

3.农业综合产能大幅提高。

在耕地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对农作区产能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推动种植业“稳面积、调结构、增单产”。玉米、小麦播种面积适当增加,粮食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长。规模化的生产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4.农业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全盟新增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农业耕地质量监测能力得到提升。耕地土壤清洁率达到95%以上,秸秆还田率达到80%,地膜回收率达到9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69,农业总用水量下降10%;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普及率达到90%,种肥同播、机械深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70%,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5%,化肥农药总使用量下降15%,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根本性遏制。

(二)年度目标

2021年,全盟实施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7万亩)。其中,阿左旗1.5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7万亩)、额济纳旗0.6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阿右旗0.3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

2023年,全盟新增高标准农田1万亩,建设地点在阿左旗;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4.2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其中:阿左旗1.2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阿右旗0.8万亩、额济纳旗1.4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腾格里0.8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

2024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7.73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3万亩)。其中,阿左旗4.23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3万亩)、腾格里3.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

2025年,全盟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其中,阿右旗0.5万亩、额济纳旗0.2万亩、腾格里0.9万亩;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5.6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其中:阿左旗3.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阿右旗0.5万亩、额济纳旗1.6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

2026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其中,阿左旗2.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阿右旗1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腾格里1.5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

2027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4.4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其中,阿左旗3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额济纳旗0.6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腾格里0.8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万亩)。

2028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1.3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其中,阿左旗0.4万亩、腾格里0.9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

2029年,全盟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7.9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万亩),其中,阿左旗5.2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阿右旗0.9万亩(含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额济纳旗1万亩、腾格里0.8万亩。

2030年,全盟实施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其中,阿左旗1.5万亩、阿右旗0.2万亩、额济纳旗0.7万亩、腾格里0.6万亩;实施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2.4万亩,其中,阿左旗1.2万亩、额济纳旗1万亩、腾格里0.2万亩。

(三)远景展望

到2035年,全盟农田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化监管,真正达到田地规整、集中连片、灌排控制智能先进、农电配套齐全、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功能明显加强。


序号

指标

2030年目标

属性

1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

48万亩

预期性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

8万亩

预期性

其中: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29万亩

约束性

2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

面积

11万亩

预期性

3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新增高标准农田亩均产能提高50公斤以上

预期性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产能高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平均水平

约束性

4

新增建设高标准

农田亩均节水率

亩均节水率10%以上

预期性

5

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

遵循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充分考虑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发展水平等,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统筹农田生产能力、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通达度、农田林网防护、地力培肥程度、科技应用水平、建后管护能力等建设内容,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标准、规范。

(一)灌溉管道配套

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3以上;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5%以上,建筑物性能与技术性能达到规范标准。

(二)农田平整规整

根据各旗区立地条件,耕作层厚度应在30厘米以上,条田长度500米以内,田块宽度取决于机械作业宽度的倍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建设前,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三)田间道路畅通

优化和完善田间道路与农村牧区公路连接设置和布局方案,满足交通安全前提下,提升田间作业道路畅通水平、满足机具出行、作业需求。

(四)农田林网齐全

项目区的主要道路、沟渠两侧栽种本地适宜苗木,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80%以上。农田林网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控制面积达到200~400亩/网格,绿化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达85%以上。

(五)机械化生产方式先进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0%以上。

(六)产出效益稳步提升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种植田块年度综合生产能力较整治前提升50公斤/亩以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于改造前,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田块亩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七)科技措施有序推广

突出优质粮油、蔬菜、瓜果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科技含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个年度内,力争推广1个以上新品种优良品种,2项以上新技术,实现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的规范度,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达到60%以上。

二、建设内容

(一)农田平整

农田平整主要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耕作田块修筑工程根据永久基本农田和“两区”划定和一般耕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风害等因素,合理规划耕作田块,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使耕作田块相对集中。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通过机械深耕深松,调节土壤质地,改善农田耕作层,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

(二)土壤改良

对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后的耕地,采用农艺、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通过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翻压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治理过沙或过黏土壤、盐碱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增加产品的针对性、多元化和功能化,推广合理轮作模式,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推广免耕少耕、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保水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灌溉设施

按照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的要求,加强水源工程建设。综合考虑灌溉规模、地形条件、耕作方式等要素,按照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并进的要求,黄灌区重点配套改造和建设沉淀池与输配水渠(管)道和泵站及渠系建筑物,井灌区合理布置输配水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和更新机电井,确保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标。重点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干播湿出、无膜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四)田间道路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产的原则,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达到100%。

(五)生态防护

以生态脆弱农田保护为重点,推广生态型治理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根据防护需要,在主要道路和干渠两侧,适时、适地、适树设置农田防护林,提高农田林网面积。

(六)农电设施

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应与田间道路、灌溉和排水等工程相结合,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量和安全。对适宜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根据农田现代化建设和管理要求,合理布设弱电设施。建成后,实现农田机井、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用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七)农技服务

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引进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先进农业科技,合理种植布局,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各旗区在基础条件好的园区或合作社开展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灌溉系统水量实时调控等先进适用技术或装备试点。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大力推广先进高效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和指导农民进行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技术到位率。以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依托,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优质粮油生产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八)后期管护

1.明确管护责任。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制度,明确苏木镇政府相关监管职责,落实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发挥嘎查村级组织、承包经营者在工程管护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参与农田设施的日常维护。相关基层服务组织要加强对管护主体和管护人员的定期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管。

2.健全管护机制。按照权责明晰、运行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工程管护机制。项目竣工验收要同步验收管护机制到位情况。探索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管护机构、专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的管护模式,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项目建管护一体化、第三方购买服务、购买保险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管护格局。

3.落实管护资金。各旗区要建立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工程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对灌溉渠系、滴灌设施、机耕路、农田林网等公益性强的农田基础设施,政府要加大运行管护经费的财政补助力度。探索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配套资金提取工程维修基金,拓宽管护经费来源。在有条件区域,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筹措管护资金,调动管护主体积极性。完善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探索推行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灾级保险制度等。

三、信息化监管

(一)统一上图入库

1.建立信息平台。加快高标准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做好相关信息系统的对接移交和数据共享,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全面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数据,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移交使用等各阶段信息及时上图入库,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

2.加强动态监管。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拍摄、5G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区块链、智慧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的立体化监测监管体系,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

3.强化信息共享。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要求,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农田建设、保护、利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强数据分析,为农田建设管理和保护利用提供决策支撑。

(二)强化质量管理

1.严控建设质量。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合理规划建设布局,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建设内容,统一组织项目实施。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实现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确保建设质量。

2.提升耕地质量。依托布设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土壤理化性状、区城性特征等指标。按照《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在建设前后分别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评价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水平,做到“建设一片、调查一片、评价一片”。

3.加强社会监督。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时公开项目建设相关信息,在项目区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标志,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规范竣工验收

1.明确验收程序。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规范高标准农田验收,各级农牧主管部门根据现行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和监督抽查,验收结果逐级上报。对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核发农业农村部统一格式的竣工验收合格证书。

2.规范项目归档。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高标准农田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存档工作。

3.做好工程移交。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交付利用手续,做好登记造册,明确工程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需要变更权属的,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权属清晰。

(四)严格保护利用

1.强化用途管控。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耕地占用审批,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加强农田保护。推行合理耕作制度,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确保可持续利用。对水毁等自然损毁的高标准农田,要纳入年度建设任务,及时进行修复或补充。严禁将不达标污水排入农田,严禁将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倾倒、排放、存放到农田。

3.确保良田粮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引导高标准农田集中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


第四章 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

依据全盟农业生产区实际,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情况、土地资源禀赋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等因素,改造提升类型及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等,以旗区为单位,将全盟划分为3个类型区:黄河引水灌溉类型区(包括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图镇、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深井提灌类型区(包括阿拉善左旗其余苏木镇和阿拉善右旗各灌区);黑河水结合地下水灌溉类型区(额济纳旗)。

一、建设分区与管控

(一)黄河引水灌溉类型区

区域范围:分布于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图镇、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该区域至2020年耕地实测面积约29.21万亩,占全盟总耕地面积的48.9%。

建设方向:本区是我盟玉米、小麦、向日葵的主要产区,该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地块集中连片,利用粗放。本区重点是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及“两区”划定区域,优先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盐碱地改良,开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秸秆还田、防护林建设、轮作休耕、深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等措施,防止耕地风蚀沙化,提高耕地质量。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提升50公斤以上,实现智能化水肥调控,减少水肥的“跑冒滴漏”。

1.灌溉系统:疏浚引水渠道,加强斗渠、毛渠及以下渠道的建设,渠系配套工程的完善以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重点进行蓄水沉淀池、灌溉泵站的新建与改造,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技术,稳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

2.排水系统:该区域的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加强建设排水系统,引排水渠道畅通、沟道疏浚整治,增加排水沟深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排水排盐设施健全,减轻耕地次生盐渍化。

3.田间道路:合理规划建设田间路网,优先改造利用原有道路,地势平坦区尽可能短顺平直,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等附属设施,满足农机作业、农资运输等农业生产要求,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鼓励建设生态型田间道路,减少硬化道路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田间道路通达程度达到100%以上。

4.农田林网:林网建设应与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结合,与当地相协调。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结合立地条件、水源条件、交通状况等确定本地林网树种,受防护农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95%。

5.土壤培肥与盐碱地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合理轮作、灌排沟渠配套等措施,培育肥沃耕作层,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项目区盐碱化程度明显降低,地力呈现增加趋势。

6.科技服务:本区重点推广农机深松整地,减少大水漫灌压盐碱措施,实施农艺、工程、化学措施改良盐碱地,引进或应用推广2项以上耐盐碱作物品种、高产高效的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工艺。

(二)深井提灌类型区

区域范围:分布于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图镇西滩、巴润别立镇、巴彦浩特镇、吉兰泰镇、诺日公苏木和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苏木、曼德拉苏木、阿拉腾敖包苏木、阿拉腾朝格苏木。该区域至2020年耕地面积约24万亩,占全盟总耕地面积的40.2%。

建设方向:本区是我盟玉米的主要产区,该区地势平坦利于耕作,土壤自然肥力高,是实施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采取以水定地的原则,优先实施高效节水、深翻深耕、耕地轮作等措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扩大绿色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加强田、路、林综合治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粮食产能提升50公斤以上。

1.灌溉系统:本区域水资源匮乏限制农业发展。重点实施节水灌溉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对年久老旧的机井和电力设备进行更新,完善灌溉系统首部及变频电箱配套,以前实施项目中地埋管道口径小于110厘米的进行改造更换。在不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和不扩大灌溉面积的同时,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应用干播湿出、无膜浅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

2.排水系统:一般不需要建排涝设施。但需要注意按照排涝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排水通畅。

3.田间道路:按照农业机械化的要求,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修建或改造边缘地块、老旧、狭窄农田道路,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田间道路通达程度达到100%以上。

4.农田林网:林网建设应与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结合,兼顾生态和抵御自然灾害要求,结合立地条件、水源条件、交通状况等确定林网树种,受防护农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95%。

5.土壤培肥与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合理轮作、深翻深耕等措施,培育肥沃耕作层,耕地质量等级有所提升。

6.科技服务:本区耕地种植以农牧民经营为主,积极推动以节水为重点的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项目区建成后,引进或应用推广以节水、地力提升为主的2项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工艺。

(三)黑河水结合地下水灌溉类型区

区域范围:分布于额济纳旗沿黑河两岸的东风镇、赛汉陶来苏木、达来库布镇、巴彦陶来苏木、苏泊淖尔苏木。该区域至2020年耕地面积约6.5万亩,占全盟总耕地面积的10.9%。

建设方向:本区域是我盟哈密瓜生产重要基地。该区地势平坦利于耕作,水源充足便于灌溉。本区建设重点是加大控水、控肥、控药、控膜,高效农业与生态保护统一。优先实施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盐碱地改良、耕地轮作等,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哈密瓜产量提高10%以上。

1.灌溉系统:本区域河灌部分疏浚引水河道,加强斗渠、毛渠及以下渠道的建设以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地表径流量补充灌溉水源。重点实施完善井灌渠系与田间配套建筑物,重点降低农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危害,提升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

2.排水系统:加强引排水渠道畅通、沟道疏浚整治,增加排水沟深度,控制地下水埋深,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排水排盐设施健全,防止发生盐渍化。

3.田间道路:优化田间道路与桥梁的走向与布置,尽量减少桥涵数量与跨度,按照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建设农机下田坡道,修建或改造边缘地块、老旧、窄小农田道路,提高农机作业和农产品运输便捷度。田间道路通达程度达到100%以上。

4.农田林网:充分利用当地胡杨、柽柳等天然屏障,人工林网建设村庄环境相协调,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选择本地树种。同时兼顾生态和抵御自然灾害要求,注重农田防风效果和防风层次,受防护农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95%。

5.土壤培肥与改良:通过种植绿肥翻压、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深翻深耕、灌排配套等措施,培肥土壤,提高耕地地力等级。

6.科技服务:本区适宜规模化经营,实施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推广,推动产业化、信息化、智慧农业发展,引进或应用推广以控水、控肥、控药、控膜为主的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工艺。

二、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建设工程

2021—2030年期间,按照“布局合理化、农田规模化、农业科技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信息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相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48万亩,实现区域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在各旗区开展绿色、智慧农业试验示范。

(一)绿色农田示范工程

在阿拉善左旗和额济纳旗选取典型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土壤改良,生态沟渠和田间道路等工程措施,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量高效技术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田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示范建设绿色高标准农田。阿拉善左旗和额济纳旗规模各不低于1万亩。

(二)智慧农业示范工程

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取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企业、农业合作社,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智慧信息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建设和管理测控系统,实现生产精准化控制。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开展数字化、智能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工程,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腾格里经济开发区建设示范点各不低于2处,每处规模不低于0.1万亩。

(三)盐碱化耕地治理示范工程

在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音毛道农场,阿右旗雅布赖镇等地,在排灌配套的前提下,针对灌区盐碱化耕地类型,以降低盐碱化度,pH值和全盐含量为目的,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开展洗盐、排盐工程、灌排设施建设、施用改良剂等,降低耕地的pH值和碱化度,创造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增加疏松透气和施用有机肥,增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提高粮食生产力的目标。规划期间,实施盐碱化耕地治理示范工程建设3万亩左右。

三、任务安排

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可建设高标准农田规模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目标、耕地资源、水资源、永久基本农田、“两区”划定和粮食产能、农田灌溉条件、灌溉方式、土壤类型、耕地质量、种植结构多元等因素,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兼顾均衡,合理确定《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目标,并按旗区分解建设任务,如遇特殊情况,可按程序对各旗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行动态调整。

(一)2021—2025年目标

2021—2025年,全盟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万亩,改造提升建设面积1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

(二)2026—2030年目标

2026—2030年,全盟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万亩,改造提升建设面积1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到2030年力争全盟符合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实现全覆盖,建成一批相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各旗区指标任务分解情况详见表1;年度分解情况详见表2)

       表1 阿拉善盟各旗区(2021—2030年)规划指标分解表   单位: 万亩

旗区

2021—2030年

2021—2025年

2026—2030年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积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积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积

阿拉善盟

8

29

11

5

13

6

3

16

5

阿左旗

4

16

6

2.5

6.7

3

1.5

9.3

3

阿右旗

1

2.5

1

0.8

1.3

0.3

0.2

1.2

0.7

额济纳旗

1.5

4

2

0.8

2

1.4

0.7

2

0.6

腾格里

1.5

6.5

2

0.9

3

1.3

0.6

3.5

0.7


表2阿拉善盟各旗区(2021—2030年)规划指标年度分解表     单位: 万亩

地区

2021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

改造提

升建设

面积

新增建

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

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

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

提升

建设

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

灌溉面

新增建设高标

准农田

改造提升建设

面积

阿拉善盟

2.4

0

1.47

1

3

1.2

0

5.5

2.23

1.6

4.5

1.1

0

4

1

0

2.7

1.7

0

0.9

0.4

0

6

1.9

3

2.4

0

阿左旗

1.5

0

0.77

1

0.7

0.5

0

3

1.23

0

3

0.5

0

2

0.5

0

2

1

0

0.4

0

0

3.7

1.5

1.5

1.2

0

阿右旗

0.3

0

0.3

0

0.8

0

0

0

0

0.5

0.5

0

0

0.7

0.3

0

0

0

0

0

0

0

0.5

0.4

0.2

0

0

额济纳旗

0.6

0

0.4

0

1

0.4

0

0

0

0.2

1

0.6

0

0

0

0

0

0.6

0

0

0

0

1

0

0.7

1

0

腾格里

0

0

0

0

0.5

0.3

0

2.5

1

0.9

0

0

0

1.3

0.2

0

0.7

0.1

0

0.5

0.4

0

0.8

0

0.6

0.2

0


第五章 水资源平衡分析

一、水资源概况

由于受各地气候条件、作物需水要求、作物种植结构和土壤、水资源条件的不同、灌溉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各地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相差较大。年全盟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3.4立方米,全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958。全盟及各旗区灌溉用水水平统计详见表3(全盟2020年灌溉水平统计表)。

表3 全盟灌溉用水水平统计表

行政区名称

农田灌溉用水量(m³/亩)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

阿拉善盟

393.4

0.6958

阿拉善左旗

393

0.7413

阿拉善右旗

488

0.65

额济纳旗

220

0.665

腾格里经济

开发区

341

0.7057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用水分析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分类

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是对现有灌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进行节水改造建设,这部分灌溉面积在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后,不仅不需要增加灌溉用水量,而且通过实施高效节水措施,使现有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提高,灌溉用水量比现状用水量减少,可节余灌溉用水量;新增建设面积是在现有耕地传统漫灌的基础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实施高效节水措施,使现有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提高,灌溉用水量比现状用水量减少。

(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用水量和节水量

根据建设布局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1—2030年新增及改造提升面积共48万亩。通过对现有灌溉面积实施节水改造,使现有农业灌溉面积的用水量降低。

依据用水配额、种植作物分类用水定额、节水灌溉等方式,经分析现有农田灌溉面积节水改造前后用水量,项目实施前用水量14572.5万立方米,项目实施后预计用水量13115.25万立方米。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大约总节水量1457.25万立方米。总用水情况详见表4(2021—2030年阿拉善盟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用水表)。



表4 2021—2030年阿拉善盟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含高效节水)建设前后用水预测表

盟市/旗区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建设

节水量

(万立方米)

现状用水量

(万立方米)

建成后用水量(万立方米)

合计

14572.5

13115.25

1457.25

阿拉善左旗

8646

7781.4

864.6

阿拉善右旗

1708

1537.2

170.8

额济纳旗

1320

1188

132

腾格里经济开发区

2898.5

2608.65

289.85

(三)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需水量预测

根据规划安排和任务分解,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8万亩。新增建设面积是在现有耕地传统漫灌的基础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实施高效节水措施,使现有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提高,灌溉用水量比现状用水量减少。

依据用水配额、种植作物分类用水定额和节水灌溉等方式。经分析,到2030年新增建设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前需水量为2901.5万立方米,项目实施后用水量2611.35万立方米,建成后节水290.15万立方米。各旗区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用水量及节水量详见表5(2021—2030年阿拉善盟新增高标准农田用水预测表)。


表5 2021—2030年阿拉善盟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用水预测表

盟市/旗区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

节水量

(万立方米)

现状用水量

(万立方米)

建成后用水量(万立方米)

合计

2901.5

2611.35

290.15

阿拉善左旗

1572

1414.8

157.2

阿拉善右旗

488

439.2

48.8

额济纳旗

330

297

33

腾格里经济开发区

511.5

460.35

51.15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用水量分析

规划实施后,预测到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用水量由现状2020年的17474万立方米减少到15726.2万立方米,与2020年用水量相比减少了1747.4万立方米。

到2030年,各旗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水量总量变化表详见表6(2021—2030年阿拉善盟各旗区用水总量变化分析测算表)。

表6  2021—2030年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用水总量变化分析表

盟市/旗区

2020年

总用水量

(万立方米)

项目实施后

总用水量

(万立方米)

高标准农田

建设前后

用水量变化

(万立方米)

合计

17474

15726.2

-1747.4

阿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10218

9196.2

-1021.8

阿拉善右旗

2196

1976.4

-219.6

额济纳旗

1650

1485

-165

腾格里经济开发区

3410

3069

-341

注:“+”表示用水量增加,“-”表示节水量。


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用水现状和目标年需水量预测分析,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腾格里经济开发区总体上呈现用水总量减少的情形。


第六章 投资依据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依据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依据

“十二五”以来各部门实施的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资大都在1000元以下,不能满足农田建设需求。2019年以来下达我盟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亩均投资1200多元,相较以往没有明显提高,从调查情况看还是不能对项目区内农田设施进行全配套,达到农牧民要求和高标准建设标准。根据实际允许我盟对各部门已建设的2011年后项目进行提质更新再配套,补足短板,打造真正的高标准农田,提高亩均投资标准。我盟地处内蒙古最西部,农田分布相对分散,施工费用相对较高,因此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达到亩均2500元,改造提升亩均达到1500元才能打造名副其实高标准农田,同时建议将工程后期管护费、保险费列入项目建设成本,使工程后期管护工作得到资金保障,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二)资金筹措

为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在全面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的同时,需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确保实施方案按预定目标建成。

1.财政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二是落实旗区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牧业农村牧区比例的具体考核办法。三是进一步完善涉农涉牧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全过程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

2.社会资本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新增耕地指标调剂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收益,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项目受益对象和农村集体筹资投劳进行投入,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涉牧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劵等进行直接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撬动更多的金融、保险等社会资本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自筹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改造提升项目全面实施,阿拉善盟48万亩耕地可增加灌溉保障、增大复种指数、增强农田灌溉能力、提升农机作业能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2个等级,同时,与传统漫灌相比,每亩平均节约用水10%以上,田间生产成本降低15%左右,肥料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5%。实施后亩均生产成本减少50~80元、亩均作物平均增产50公斤以上,可新增产值14400万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

粮食安全更加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扩大,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推动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发展;加快土地流转,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实现农牧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促进规模化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及其与种植业的有效链接互动,促进全盟生态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增加社会就业和农牧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推动阿拉善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三)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对阿拉善的生态修复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是落实总书记筑牢内蒙古自治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通过减少化肥、农药、地膜和水的用量,可进一步净化产地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最终可实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户科学种田和绿色生产的理念,促进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地域特色节水农业;打造沿贺兰山、黑河旅游;建设生态园区;蹚出神奇阿拉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分析

本规划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建设任务为高效节水灌溉,其中地埋低压输水管道、浅埋滴灌等是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建设措施,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可节约水资源10~15%,对缓解我盟地下水位下降、减轻井灌区压力,改善生态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防止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本规划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工程为新建或改造提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平整土地、排灌配套、输水管道、输电线路、农田道路、农田林网等,单个工程规模强度小,分布面广,工程施工周期短,在建设期内,不会造成大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影响轻微。只要采取措施到位,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尽量减少沟坑工程,及时回填料土、清理工作场面,加强裸露地面的绿化和管护,就可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项目建成后,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配套技术的应用、农田林网的完善等,可有效拦截地面径流、减少耕层风蚀沙化、保水保肥,有效减轻土壤侵蚀强度,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可减轻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同时通过推广增施农肥、配方施肥、深耕深松、高效节水、秸秆还田、浅埋滴灌、地膜回收等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以及大力实施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提高“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水平,将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综上所述,规划项目本身可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周围环境基本上没有不良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本规划的实施是可行的。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盟旗区党委政府对“三农三牧”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实施的领导责任,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盟旗区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及质量建设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盟旗区农牧部门是监管规划落实的主体,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项目必须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农田建设良好氛围。

二、资金保障措施

盟旗区政府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做到专款用好、管理到位,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及时拨付。引导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吸纳社会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以推进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探索创新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地方和农民保护耕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构建区域补偿机制,鼓励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以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遵循“权责对等”原则,建立健全后期管护制度,明确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探索有偿管护。将财政资金投资形成的各项基础设施以资产的形式量化到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明晰产权,为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增加资产收益。

四、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一)制定完善相关技术规范

为加强和规范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结合本地区实际,对现有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修改完善更新,建立差别化技术标准规范,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工作的新要求。

(二)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

按照农业农村部“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要求,建立规划实施数据库管理,实现项目的审批、实施、竣工验收与评价方面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基础性和公益性信息的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监测监管系统,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集中统一和全面全程监管。

(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充分依托盟、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建立健全现代农牧业培训体系,搭建产学研推创新平台,通过定期、定量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严格评估考核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盟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考核体系,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做好规划调整,加强对规划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监测,开展规划落实情况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文件下载:阿署办发〔2022〕37号.pdf

相关解读:《阿拉善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