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旗三举措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为诚信建设注入硬核动力
- 发布日期:2025-08-12 16:34
- 浏览次数:
- 朗读
自诚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额济纳旗始终将行政执法质效提升作为政务诚信建设的核心抓手,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打造专业执法队伍、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络等举措,以规范透明、公正文明的执法实践夯实诚信政府根基,为全旗诚信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锻造专业执法队伍,夯实诚信建设人才基石。额济纳旗从源头加强队伍建设,精准梳理执法主体资格,动态更新全旗行政执法主体名单,2025年依法确认并公示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受委托组织共70个,确保执法主体合法合规、权责明晰。强化全员精准培训,聚焦新修订法律法规、执法程序规范等重点,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7次,覆盖各执法领域关键岗位。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组织资格认证考试3次,审核发放全国统一标准执法证件270余本,通过严把“入口关”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健全制度规范体系,筑牢诚信执法刚性防线。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组织公安、交通、市监等多部门编制公布音像记录目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实现执法全过程可追溯、重大决定严把关,让执法在阳光下运行。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动态调整“四张清单”,交通、发改、市监等10余个部门明确教育指导、劝诫疏导等柔性执法措施,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实行“容错纠错”。创新“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模式,2024年以来,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19次,涉及企业82家,帮助排查问题39个,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规范高效的检查模式提升企业认可度。
构建立体监督网络,强化诚信执法效能保障。额济纳旗构建旗、苏木镇两级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让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按年度开展“体检式”案卷评查,2023年以来,评查案件卷宗170余本,制发监督通知书13份,通过问题反馈座谈会倒逼办案质量提升,确保每起案件经得起法律和诚信检验。拓宽社会监督渠道,选聘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等56名社会监督员,通过“伴随式”观摩执法参与监督;加强与“12345”热线联动,高效处理执法投诉举报。在重点行业设立5家企业联系点,精准收集执法意见建议,以多元监督凝聚诚信合力。深化执法公开透明,通过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大厅等渠道累计发布执法相关政府信息3652条,规范答复依申请公开事项,线下设置“诚信建设投诉”窗口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诚信。
信息来源: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办公室额济纳旗三举措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为诚信建设注入硬核动力- 发布时间:2025-08-12 16:34
- 来源: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诚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额济纳旗始终将行政执法质效提升作为政务诚信建设的核心抓手,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打造专业执法队伍、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络等举措,以规范透明、公正文明的执法实践夯实诚信政府根基,为全旗诚信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锻造专业执法队伍,夯实诚信建设人才基石。额济纳旗从源头加强队伍建设,精准梳理执法主体资格,动态更新全旗行政执法主体名单,2025年依法确认并公示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受委托组织共70个,确保执法主体合法合规、权责明晰。强化全员精准培训,聚焦新修订法律法规、执法程序规范等重点,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7次,覆盖各执法领域关键岗位。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组织资格认证考试3次,审核发放全国统一标准执法证件270余本,通过严把“入口关”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健全制度规范体系,筑牢诚信执法刚性防线。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组织公安、交通、市监等多部门编制公布音像记录目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实现执法全过程可追溯、重大决定严把关,让执法在阳光下运行。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动态调整“四张清单”,交通、发改、市监等10余个部门明确教育指导、劝诫疏导等柔性执法措施,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实行“容错纠错”。创新“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模式,2024年以来,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19次,涉及企业82家,帮助排查问题39个,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规范高效的检查模式提升企业认可度。
构建立体监督网络,强化诚信执法效能保障。额济纳旗构建旗、苏木镇两级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让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按年度开展“体检式”案卷评查,2023年以来,评查案件卷宗170余本,制发监督通知书13份,通过问题反馈座谈会倒逼办案质量提升,确保每起案件经得起法律和诚信检验。拓宽社会监督渠道,选聘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等56名社会监督员,通过“伴随式”观摩执法参与监督;加强与“12345”热线联动,高效处理执法投诉举报。在重点行业设立5家企业联系点,精准收集执法意见建议,以多元监督凝聚诚信合力。深化执法公开透明,通过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大厅等渠道累计发布执法相关政府信息3652条,规范答复依申请公开事项,线下设置“诚信建设投诉”窗口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