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旗区新闻

额济纳旗构建多元志愿服务矩阵点亮群众生活“幸福圈”

近年来,额济纳旗坚持党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服务群众为目标,构建“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的文明实践综合体。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牵起党群服务“纽带”。通过整合党群服务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站(室)、志愿服务驿站等空间阵地,升级拓展志愿服务阵地,共同推进社会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基层治理等领域专业服务,不断延伸服务触角。达来呼布镇升级改造苏泊淖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镇文化长廊广场,原本“灰头土脸”且存在安全隐患的休闲文化长廊,已更新成集文化宣传、儿童游戏活动和居民健身交流于一体的空间。二是探索服务路径,让群众微小心愿“圆梦”。实施志愿服务多元化、精准化、项目化运作,通过创建需求库、资源库、项目库“三库联动”机制,广泛收集居民需求,精准链接有效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落细落小落实志愿服务项目,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纳林高勒社区建立心愿需求项目库,线下采取设立心愿墙、张贴公告、电话联系、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实地走访等方式征集“微心愿”,线上使用聊天群组、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诉求,帮扶重点从送“米、面、油”老三样升级为“送温暖、送知识、送服务”等新三样,实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推动形成“提心愿—领心愿—圆心愿—传心愿”良性互动机制,将凡人善举汇聚成爱心暖流,实现党员志愿服务常态长效。苏泊淖尔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联系邀请对口帮扶医院专家组开展义诊活动,让居民亲身体验到便利的医疗服务,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巴彦陶来苏木政府“摆摊”,群众“赶集”,汇聚文明幸福“烟火气”,在昂格茨音陶来嘎查,志愿服务赶集现场设立公益便民、政策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区,内设法律咨询、书法下乡、健康义诊、理论宣讲、惠民演出、图书赠阅等10个志愿服务“摊位”,每一项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前来“赶集”的群众络绎不绝。东风镇积极探索“村规民约+文明团结超市”基层治理模式,持续创新形式和载体,开展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实践活动,不断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力赋能。立足农牧民群众遵守和执行村规民约的实际,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红榜”“灰榜”“黑榜”,依托“文明团结超市”,以“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捡垃圾换生活用品”“文明创建我先行”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三是建设特色队伍,为群众幸福生活“添彩”。以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以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医生、教师等不同群体资源和专业优势,建立“专业”和“志愿”相互协作服务机制。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新时代新思想宣讲队、杨Young志愿服务队、银耀驼乡志愿服务队、信访工作志愿服务队等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培育“胡杨树下”“红色代办”“护航神舟”“红色文艺轻骑兵”“红驼铃·我为戍边牧民搭把手”“草原上的萨日朗”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下一步,额济纳旗将坚持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打造易参与、好上手的“小而美”项目,以“小切口”传递党的关爱和温暖,搭建“社区+协会”结对模式、“网格+志愿”服务模式、“社会工作者+志愿”融合模式,把群众中的能人、贤人、热心人都动员起来,让志愿者成为文明实践的主力军,让“志愿红”成为基层治理的标准底色。


信息来源: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首页
>要闻动态>旗区新闻
额济纳旗构建多元志愿服务矩阵点亮群众生活“幸福圈”

近年来,额济纳旗坚持党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服务群众为目标,构建“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的文明实践综合体。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牵起党群服务“纽带”。通过整合党群服务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站(室)、志愿服务驿站等空间阵地,升级拓展志愿服务阵地,共同推进社会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基层治理等领域专业服务,不断延伸服务触角。达来呼布镇升级改造苏泊淖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镇文化长廊广场,原本“灰头土脸”且存在安全隐患的休闲文化长廊,已更新成集文化宣传、儿童游戏活动和居民健身交流于一体的空间。二是探索服务路径,让群众微小心愿“圆梦”。实施志愿服务多元化、精准化、项目化运作,通过创建需求库、资源库、项目库“三库联动”机制,广泛收集居民需求,精准链接有效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落细落小落实志愿服务项目,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纳林高勒社区建立心愿需求项目库,线下采取设立心愿墙、张贴公告、电话联系、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实地走访等方式征集“微心愿”,线上使用聊天群组、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诉求,帮扶重点从送“米、面、油”老三样升级为“送温暖、送知识、送服务”等新三样,实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推动形成“提心愿—领心愿—圆心愿—传心愿”良性互动机制,将凡人善举汇聚成爱心暖流,实现党员志愿服务常态长效。苏泊淖尔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联系邀请对口帮扶医院专家组开展义诊活动,让居民亲身体验到便利的医疗服务,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巴彦陶来苏木政府“摆摊”,群众“赶集”,汇聚文明幸福“烟火气”,在昂格茨音陶来嘎查,志愿服务赶集现场设立公益便民、政策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区,内设法律咨询、书法下乡、健康义诊、理论宣讲、惠民演出、图书赠阅等10个志愿服务“摊位”,每一项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前来“赶集”的群众络绎不绝。东风镇积极探索“村规民约+文明团结超市”基层治理模式,持续创新形式和载体,开展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实践活动,不断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力赋能。立足农牧民群众遵守和执行村规民约的实际,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红榜”“灰榜”“黑榜”,依托“文明团结超市”,以“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捡垃圾换生活用品”“文明创建我先行”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三是建设特色队伍,为群众幸福生活“添彩”。以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以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医生、教师等不同群体资源和专业优势,建立“专业”和“志愿”相互协作服务机制。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新时代新思想宣讲队、杨Young志愿服务队、银耀驼乡志愿服务队、信访工作志愿服务队等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培育“胡杨树下”“红色代办”“护航神舟”“红色文艺轻骑兵”“红驼铃·我为戍边牧民搭把手”“草原上的萨日朗”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下一步,额济纳旗将坚持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打造易参与、好上手的“小而美”项目,以“小切口”传递党的关爱和温暖,搭建“社区+协会”结对模式、“网格+志愿”服务模式、“社会工作者+志愿”融合模式,把群众中的能人、贤人、热心人都动员起来,让志愿者成为文明实践的主力军,让“志愿红”成为基层治理的标准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