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政策问答库 > 社会救助

残疾人两项补贴怎么领?能申请入住养老院吗?

所有重度残疾人都可以单独申请低保吗?
根据《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残联发[2015]34号),只有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才能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21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民发[2021]57号)规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57号)规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可以单独提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一般指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

残疾人能不能申请入住养老院?
养老机构是指依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设立并依法办理登记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近年来,民政部会同中国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与残疾人服务的协作配合。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入院评估制度,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照料护理等级”,经评估适宜与老年人集中居住的残疾老年人可以入住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享受照料护理服务。

二级肢体残疾,已经是低保户,还可以申请特困人员吗?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等有关规定,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021年新修订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民发[2021]43号)第五条、第六条和第八条分别规定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以及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具体情形。其中,第五条第三款明确了“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如果同时满足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条件,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您同时符合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条件,可自愿选择享受其中一种救助,两者无法同时享受。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民政部门。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首页
>专题栏目>政策问答库>社会救助
残疾人两项补贴怎么领?能申请入住养老院吗?
所有重度残疾人都可以单独申请低保吗?
根据《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残联发[2015]34号),只有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才能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21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民发[2021]57号)规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57号)规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可以单独提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一般指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

残疾人能不能申请入住养老院?
养老机构是指依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设立并依法办理登记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近年来,民政部会同中国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与残疾人服务的协作配合。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入院评估制度,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照料护理等级”,经评估适宜与老年人集中居住的残疾老年人可以入住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享受照料护理服务。

二级肢体残疾,已经是低保户,还可以申请特困人员吗?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等有关规定,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021年新修订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民发[2021]43号)第五条、第六条和第八条分别规定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以及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具体情形。其中,第五条第三款明确了“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如果同时满足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条件,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您同时符合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条件,可自愿选择享受其中一种救助,两者无法同时享受。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民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