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52900000000024/2022-04056 | 发布机构: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历史规划 |
发文字号: | 成文时间: | 2022-04-11 | |
公文时效: |
阿拉善盟“ 十四五"林业和草原 保护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2022-04-11 00:00
- 浏览次数:
阿拉善盟“ 十四五"林业和草原 保护发展规划
前 言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
会 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 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 一个五年规划,具有承 前启后,继 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既 是 一项公益事 业,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 业,在促进绿色发展、 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等方 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三五" 时期,全盟林业和草原 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 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实际,统筹推进山 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完成了规划目标 任务,在生态 保护修复、特色产业发展, 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 积极成效, 为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如期打赢脱 贫攻坚 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 时期, 我国 将进入新发展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 治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 景目标纲 要》和《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今后 一个时期林业
和草原的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明确了发展方向
和重点任务。为构筑林业和草原事业新发展格局,推动林草事 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 略,根据阿拉善盟实际,制定
本规划。
目 录
1.“ 十三五 ”林业和草原发展回顾 1
1.1 主要成就 1
1.1.1 森林、草原面积实现双增长 1
1.1.2 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1
1.1.3 林草产业实力提升,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3
1.1.4 林业和草原发展的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加强 … … 3
1.1.5 惠林(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助力脱贫攻坚成效 卓
著 4
1.2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建设发展的困难和挑战 5
1.2.1 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5
1.2.2 资源保护压力增大 5
1.2.3 维护资金不足 5
1.2.4 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 5
1.3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建设发展的机遇 5
1.3.1 党中央对内蒙古生态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5
1.3.2 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已成国家战略 6
1.3.3 碳达峰、碳中和为林草建设作出新部署 6
1.3.4 人民对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 …6
2."十四五"林业和草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和总体
布局 7
2.1 指导思想 7
2.2 基本原则 7
2.3 发展目标 8
2.4 总体布局 9
3.“ 十四五 ”林业和草原发展的主要任务、投资 11
3.1 主要任务 11
3.1.1 林草生态建设 11
3.1.2 资源保护 11
3.1.3 林草产业 13
3.1.4 林草科技 14
3.2 投资估算 14
4.环境影响评价 14
4.1 规划建设项目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14
4.2 规划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
4.3 规划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5
4.4 规划建设项目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16
5.保障措施 16
1."十三五"林业和草原发展回顾
1.1 主要成就
1.1.1 森林 、草原面积实现双增长
28005.67 万亩,较"十二五"末,森林面积增加了 500 万亩,森 林 覆盖率达到 8.85%,草原资源面积增加了 394.45 万亩,草原综
合植被盖度达到 23.18%.
1.1.2 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1)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2016-2020 年)期间通过各项生态保护建设项目 的实施,完成林草建设总任务 8596.77 万亩 。其中: 完成林业 生 态建设任务 908.29 万亩(新造林 672.64 万亩, 中幼林抚育、 退 化防护林修复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190.65 万亩,沙化土地 封禁 保护 45 万亩),完成规划任务的 125.28%.完成草原保护 和建 设任务 7688.48 万亩(人工种草、 围栏封育、草地改良 等草原建 设任务 4000.48 万亩;防治草原虫害、 鼠害、毒害
草等草原保护 任务 3688 万亩),完成规划任务的 102.51%.
阿拉善盟"十三五"期间生态建设成果统计 单位: 万亩
序号 | 十三五 | 十二五 | |
飞播造林 | 185 | 145.7 | |
2 | 封沙育林 | 26 | 115.5 |
3 | 人工造林 | 461.64 | 177.45 |
4 | 退化林分及森林抚育 | 190.65 | |
5 |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 45 | 45 |
人工种草、退化草原 改良 | 4000.48 | 2400.29 | |
7 | 毒草 、病虫害防治 | 3688 | 2212.8 |
合计 | 8596.77 | 5094.74 |
(2)森林 、草原资源保护再创新局面
建立健全林草管护体系,3941 名林草管护员对全盟林草
资 源实行全面管护。清理整治破坏和非法占用林草地、查处
森林和 野生动物等案件 1647 起 。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
4346 万亩, 占 全盟总面积的 10.73%.《阿拉善盟自然保护区管
布实施。
(3)林草灾害防控取得新成效
森林草原防火机制不断健全,实现森林草原火情全方位 、 全 天候监测,形成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地面监控和空中巡护相 配合 的立体化防护体系。森林火灾受害率和草原火灾受害率 均优于预 期目标,一般火灾 24 小时扑灭率达到 100%,"十三五"
期间未 发生森林草原重大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为 3170 万亩,病虫害发生面积
950 万亩, 防治面积 478.68 万亩次,无公害防治面积 448.76 万 亩次,无公害防治率 97.45%,平均成灾率 0.78‰,平均测报准确
率 95.93%以上,产地检疫率 100%.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面积
为 28005.67 万亩, 防治草原鼠害、虫害和毒害草治理 3688 万
亩, 绿色防控率 86.77%.森林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1.1.3 林草产业实力提升,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以" 百万亩"林草产业基地为依托,推动林草产业快速发
展 。接种肉苁蓉 93.89 万亩,接种锁阳 13.52 万亩,精品林果种 植 5.4 万亩,高产苜蓿种植 3 万亩, 围封天然黑果枸杞 8.84 万 亩,建 设高产优质旱生牧草种子试验示范基地 0.2 万亩,建设 完成 5 处 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贺兰山 、胡杨林、 巴丹 吉林沙漠、腾格 里沙漠已成为我盟生态旅游的标志性品牌,
生态特色产业产值达 到 199.5 亿元。
资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共争取落实林草 生
态保护建设专项资金 449550.8 万元,其中: 自治区及以上
资 金 419350.8 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2800 万元 、社会公益投
资 27400 万元,保证生态保护建设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进 一步提升,新建阿拉善盟航空护林站,建成国
家 级疫源疫病监测站 3 个、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1 处、草原 有害生 物监测预警中心 1 处、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重要 地质遗迹点 远程监控系统 1 套。内蒙古贺兰草原国家草原自 然公园、内蒙古 阿拉善右旗九棵树国家沙漠公园、吉兰泰荒 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 研究站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建
立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 设施配套进 一步完善。
林业和草原科技发展稳步推进,科技支撑能力进 一步加
强 。投入科研经费 2000 余万元,开展"梭梭行带式造林 一 肉苁 蓉接 种配套技术推广示范"" 阿拉善盟产地锁阳品质特征研究 及白刺 资源调查"等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 25 项,培训农 牧民及企 业技术人员 2 万人次,为解决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 瓶颈,促进生 态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科
技保障。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 。 充 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阿拉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效,
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态保护建设的认识,牢固树立全民保护生
态、享受生 态的意识,使生态保护建设真正做到了社会化,全 民化 。接受新 闻媒体采访 40 余次,在盟级报刊杂志发表宣传 文章 39 篇,在自 治区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 4 篇 。拍摄微电影
一部,配合央视《直 播黄河》栏目拍摄纪录片 1 集。
1.1.5 惠林(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助力脱贫攻坚成效卓著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推进林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
快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践行" 国家要生态,农牧民得利益" 的 机 制 。"十三五"期间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 2571.23 万
亩, 获得补偿基金达到 164249 万元,补偿资金涉及农牧民
6491 户 16916 人,人均年受益 1.8 万元。全盟共登记成立了家 庭林场 283 户,经营面积 69 万亩;林业专业合作社 40 个, 总经 营面积 273 万亩。申请林业贴息贷款 21687 万元,发放贴息资
金 554 万元, 惠及农牧民 422 户,林草企业 8 家。
依托天然林资源管护、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档立卡贫困 户 共 0.0635 万户 0.17 万人,年人均受益 1.8 万元 。草原生态 保护 补助奖励资金覆盖三旗两区 30 个苏木镇 179 个嘎查(村) 农牧 民 2.1 万户 5.5 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 0.2791 万户 0.8 万人 。 围绕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为农牧民提升收益提供多 种途径,户均增收 5 万元以上。积极引导 3 万多农牧民从事林 草优势特色生 态产业,人均年收入 3 到 5 万元,部分牧户达到
10 到 30 万元。
1.2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建设发展的困难和挑战
阿拉善盟属干旱、极干旱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 急需治理的 面积大。随着生态建设项目持续推进,适宜生态建设区域的立
地 条件越来越差,实施难度进 一步增加。
1.2.2 资源保护压力增大
生态建设成果巩固难度大,林草牧矛盾依然突出 。非法侵 占 林草资源案件时有发生,如何化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
依然 是面临的重大课题。
1.2.3 维护资金不足
随着生态保护与建设面积的增大,后期抚育和管护资金投
入 不足,严重制约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
1.2.4 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
"大资源、小产业" 的现象较为明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潜 力 挖掘不足,规模化龙头企业少,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科 技
创新能力不足, 品牌效应缺乏, 带动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能力
不 强。
1.3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建设发展的机遇
1.3.1 党中央对内蒙古生态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5 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内
蒙 古代表团审议,对内蒙古生态保护和建设提出了"保护草
原、森 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 的明确要求, 强
调" 内蒙 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
而且关系 华北 、东北 、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 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 战略定位,也是 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 总书记的讲话明确 了内蒙古在全国的生态定位,赋予了内蒙 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历史责任, 以及保护和修复森林、草
原、湿地和荒漠的首要任务。
1.3.2 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已成国家战略
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已提升到国家重大战略 层 面,重大职责和使命将阿拉善盟草原森林保护修复提升到 了前所 未有的战略新高度,为阿拉善盟林草保护发展提供了 更加有利的 发展条件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 推进林业草原现 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拓展林草发展 新空间,打造林草发 展新引擎,持续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
发挥,对维护我盟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3.3 碳达峰、碳中和为林草建设作出新部署
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成为实现高 质 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 碳发展 的战略定力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大 国担当。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系统 工程理念, 系统 实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改善及水土保 持等自然碳汇生态工 程,增加自然碳汇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
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 质量发展新路子,把绿色生态优势
的重要产业。
1.3.4 人民对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 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健康绿色 生态消 费增长更加强劲,个性化、 多样化需求不断升级 。 良 好的生态生 产生活空间将加快孕育形成,清新空气、清洁水 源、宜人气候等优质生态产品不断丰富, 自然公园、休闲绿道、 小微绿地、生态 驿站、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步道等生态公共 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 生态产品的需求,森林草 原建设是基础,森林草原及其生态产
品、生态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促进国土美
丽、家园美好、增进人民群众绿 色生态福祉的基
础。
2."十四五"林业和草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发展
目标和总体布局
2.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 历次全 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内蒙古重 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 。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 、开放 、共
享的新发 展理念 。统筹推进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特色产业发
展, 惠民政策 落实, 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 。 以推动绿色发展 、 高质量发展为主 题,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 为根本动力, 以改 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构建符合国家战略定位、体现阿拉善 特色, 以生态优先 、绿色发 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
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 障做出积极贡献。
2.2 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保护优先原则,严守生态保护 红
线、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
(2)坚持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原则,提升整体发展质 量
和效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
环 境、优良生态产品 、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牢固树立生态
文明理念。
(3)坚持综合治理、系统保护原则,统筹规划,分类实施, 系统 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修复能力,维 护
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4)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林业和草
原 可持续发展。
(5)坚持突出区域特色,依托我盟国土空间自然地理特
点,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着力构建阿拉善盟特色林业和草原
发展格 局。
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 今 后五年我盟林业和草原的规划目标为: 国家级公益林和基 本草原 得到严格保护,森林资源面积达到 3746 万亩,草原面 积保持在 28005.76 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 0.4 个百分点,达到 9.25%,草 原植被覆盖度稳定在 22.5%以上 。草原" 三化(退化 、 沙化 、盐 渍化)"面积减少 500 万亩以上,湿地保有量保持在 13.5 万亩 以上, 自然保护地占全盟国土面积 12%以上。森林草 原火灾发生 率、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 内 。 丰富优质生态 特色产品, 生态特色产业产值达到 400 亿 元 。依法治林治草效能 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高 质量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 增强,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林草相关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实现"林草资源有保护,农牧民
得实惠" 的双赢局面。
阿拉善盟“ 十四五"林草保护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 十四五末 | 指标属性 |
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o) | ≤0.9/≤3 | 约束性指标 |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 (‰/%) | ≤3.5/≥92 | 约束性指标 |
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 | ≥92 | 约束性指标 |
100 | 约束性指标 | |
林草良种使用率(%) | ≥50 | 约束性指标 |
林草种苗自给率(%) | ≥70 | 约束性指标 |
营造林(万亩) | 500 | 预期性指标 |
草原保护建设(万亩) | 5000 | 预期性指标 |
草原禁牧总面积(万亩) | 0000 | 预期性指标 |
中度以上退化沙化草原休牧(万亩) | 1000 | 预期性指标 |
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万亩) | 2571 | 预期性指标 |
草畜平衡(万亩) | 15000 | 预期性指标 |
新建育苗基地/乡土草种基地/旱生灌 草种子基 地(万亩) |
0.1/10/1 |
预期性指标 |
接种肉苁蓉(万亩) | 50 | 预期性指标 |
接种锁阳(万亩) | 25 | 预期性指标 |
黑果枸杞品种优化及产业发展(万亩) | 13 | 预期性指标 |
草业基地(万亩) | 25 | 预期性指标 |
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个) | 5 | 预期性指标 |
林草产业产值(亿元) | 400 | 预期性指标 |
林草基础科研和适用技术推广(项) | 30 | 预期性指标 |
2.4 总体布局
打造"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生态保护体系,构建"
沙 漠戈壁为域,绿点绿廊镶嵌" 的生态空间格局,重点开发区
域、 城镇 、交通廊道 、重点湖泊、绿洲农业区 、农牧区居民 点、旅游 服务点等重点区域坚持点 一线 一面相结合,乔 一灌 一草相统 一 的 营林植草生态建设工程,形成绿色保护带(区). 构建以贺兰山 生态廊道、额济纳绿洲 、荒漠林草植被带、沙 漠锁边带、黄河西岸综合治理区、城镇乡村周边及重要基础 设施为框架的生态保护建设布局 。巩固以人工造林区 、天然
林和荒漠草原保护修复区为主的阿拉善盟重要生态屏障。
贺兰山生态廊道: 以构建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 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火控灾能力建设,有序推进贺
兰 山国家公园创建。
额济纳绿洲: 强化森林、草原和湿地 一体化生态修复 。着 力 构建额济纳策克 口岸 一东风镇绿化长廊防护林带,东西纳 林河两 岸胡杨林保护与修复,稳步推进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
荒漠林草植被带: 落实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草原奖补政策 和 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高质量发 展,打 造国家重要生态功能示范区和国家重要林草产业示范
基地。
沙漠锁边带: 采取"封、飞、育、造" 生态保护建设措施 。科 学治理、突出重点、精准施策,遏制沙漠扩展,巩固和扩大生 态
保护建设成果。
黄河西岸综合治理区: 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建立集约化 生 态修复新模式,遏制乌兰布和沙漠东移入黄 。 引导企业发 展生态 特色产业,全面推进黄河西岸生态保护建设和生态特
色产业绿色 发展 、高质量发展。
城镇乡村周边及重要基础设施: 打造生态保护综合体, 改 善 森林草原景观质量, 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构建森林、草原、 大漠 、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
推进乡村 振兴,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3.“ 十四五"林业和草原发展的主要任务、投资
3.1 主要任务
3.1.1 林草生态建设
“ 十四五"期间营造林 500 万亩,其中: 人工造林 100 万亩、 飞播造林 100 万亩 、封沙育林 25 万亩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275 万亩,全民义务植树计划任务 428 万株,义务植树基地 27 个(其 中新建 11 个).重点区域绿化 15 万亩,其中: 公路绿化 9 万亩 、 村屯绿化 1.88 万亩 、厂矿园区绿化 0.66 万亩 、城镇 周边绿化 0.46 万亩、黄河两岸绿化 3 万亩。建设沙化土地封
禁保护区 4 个,面 积达到 60 万亩。
"十四五"期间,草原保护建设总规模累计达到 5000 万亩, 其 中: 草原建设总规模 2500 万亩,草原保护总规模 2500 万亩 。 草原禁牧总面积保持在 10000 万亩 。对于中度以上退化沙化
草原 实施休牧面积 1000 万亩,每年实施休牧面积 200 万亩。
阿拉善盟"十四五"林草生态建设任务统计表 单位: 万亩
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 草原生态建设任务 | |||||||
年度 | 小计 | 人工 造林 | 飞播 造林 | 封沙 育林 | 森林质 量提升 | 人工种 植 | 围栏 建设 | 草地改 良 |
2021 年 | 601.2 | 20.2 | 21 | 5 | 55 | 100 | 300 | 100 |
2022 年 | 600.8 | 19.8 | 21 | 5 | 55 | 110 | 280 | 110 |
2023 年 | 601 | 20 | 21 | 5 | 55 | 120 | 260 | 120 |
2024 年 | 601 | 20 | 21 | 5 | 55 | 130 | 240 | 130 |
2025 年 | 596 | 20 | 16 | 5 | 55 | 140 | 220 | 140 |
总计 | 3000 | loo | 100 | 25 | 275 | 600 | 1300 | 600 |
3.1.2 资源保护
——森林草原防火
加强森林和草原高火险区预防、扑救、保障三大防火体系 建 设 。完善预防体系,重点强化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监测 、火 源管理、巡查巡护、宣传教育,构建电子监控、空中巡护、地 面巡护" 三 位 一体" 的森林草原火灾立体监测体系,提高火情
发现和火源管 控能力。推进贺兰山、胡杨林等重点林区专业
防扑火队伍标准化 建设,加强对营房 、训练场地、车辆、 防 扑火装备、 防火应急道 路等方面的建设,加速推进航空护林 站、取水点 、停机坪建设, 提高火灾扑救能力 。进 一步优化 防火物资储备库、防火站、监控 塔、瞭望塔等基础设施的布 局,加强林牧区防火通信网络建设, 完善森林草原防火信息管 理系统、综合指挥平台、火场指挥系统, 构建数字化信息防 火体系,提升保障和管理水平。"十四五"期 间森林火灾受害率
控制在 0.9‰以下,草原火灾受害率控制在 3‰ 以下。
——林草有害生物防治
加强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促进森林草原健康发展 。 强 化 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救灾能力建设 。草原有害生物年 发生 面积控制在 2000 万亩以内,年治理面积 500 万亩;林业有 害生 物成灾率控制在 3.5‰以下 、无公害防治率达到 92%以
上,测报 准确率达到 92%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 100%.
——林草生态效益补偿
持续实施好 2571 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落实 好 天然林保护和修复任务;草原禁牧面积保持在 10000 万亩
以上, 实施草蓄平衡面积 15000 万亩。
—— 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
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 贺 兰山国家公园申报创建与巴丹吉林沙漠申遗工作。完善贺
兰山 、 胡杨林环境监测设施、公众教育培训设施、生态旅游
工程以及信 息化建设。在完成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调整和勘 界立标的基础上,进 一步完善 6 个自治区级保护区机构和基 础设施建设。阿拉 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重点开展地质遗迹资 源调查与评价,完善地 质遗迹保护设施设备、地质公园标识 系统建设,开展地学科普宣 传教育和交流学习培训,做好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4 年 一度的验收工作。
--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加强资
源 监测、宣教培训、科学研究和管护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不断 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 。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点 4 处,开展 野生动物种群调查 、疫源疫病监测、科普教育 、收 容救护等方面 的能力建设,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宣教展示馆
3 处,增强民众野 生动植物保护意识。
—-林草种苗
林草良种使用率达到 50%以上,林草种苗自给率达到
70% 以上,选育林草良种 3-5 种,新建国家级林草良种基地或 种质资 源库 1 处, 自治区级林草良种基地或种质资源库 1 处。 提升林草 种苗检验检测能力,完善林草种苗检验检测机构资 质认定扩项 。 新建育苗基地 1000 亩,新建乡土草种基地 10
万亩,旱生灌草种 子基地 1 万亩。
3.1.3 林草产业
完善提升梭梭 一 肉苁蓉、白刺 一锁阳、黑果枸杞产业基地 建 设 。接种肉苁蓉 50 万亩,接种锁阳 25 万亩,黑果枸杞品种 优化 及产业发展 13 万亩 。新建、扩建规模化产业基地至 16 个,新建 具有灌溉条件的草业基地 25 万亩 。扶持壮大林草专 业合作社建 设,完善提升 5 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 扶持龙头企业 规模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 。依托 森林 、草原 、沙漠 、湿地特色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林草产
业产值达到 400 亿 元,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牧民收入。
3.1.4 林草科技
积极推进林草创新科研推广平台建设, 围绕生态保护与
修 复、 防沙治沙、林草产业发展等方面,实施以林草植被监 测、大 数据分析、效能评估等为主导的科研创新和技术研发, 努力构建 以平台引导项目, 以项目促进平台发展的新格局 。" 十四五"期 间建立生态定位观测站点 3 处;开展林草基础科研 和适用技术推 广 30 项,其中: 集约化生态保护建设新技术研 发 10 项,新品种 引入 、新品种选育 4 项,开展科技支撑项目
16 项。
3.2 投资估算
"十四五"期间规划总投资 71.72 亿元,其中: 林草生态修 复 投资 26.55 亿元,林草生态保护投资 39.03 亿元,林草特色产 业
投资 5.34 亿元,林草科技支撑投资 0.8 亿元。
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标准及投资规模见附表。
4.环境影响评价
4.1 规划建设项目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规划建设项目生态用水主要为人工造林 、生物治沙、退化 林 改造和人工种草等, 阿拉善盟地下水可利用量 25684 万立 方米 。 经测算,规划建设项目生态用水占地下水可使用量的 7.7%,项 目灌溉用水占比小,且生态用水与农业用水错峰使用,
不会对地 下水产生影响,不会造成水资源的失衡。
4.2 规划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阿拉善盟"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均 在 植被盖度<5%且不是野生动植物集中活动和生长的地域。 所以 项目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的活动和生长影响非常小,动植
物种群的数量和物种种类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项目规划建设区地处荒漠 、沙漠地区,各物种之间及物种 与 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十分紧密和敏感, 一个物种的兴衰会 直接影 响到另 一物种的存亡。项目建设期在土地平整、苗木 栽植等方面 易造成小部分地表植被的破坏 。 因此,项目规划 期为了减少对生 物多样性的破坏,在选址时已经考虑到对生 物多样性的影响,尽 可能地在植被稀疏,土地贫瘠,野生动植 物资源相对较少的区域 建设 。 同时,项目区内植被群落类型 简单,盖度低,植物种类少, 植被群落类型和植物种类均为常 见的类型和种类,施工虽会破坏 项目区内的植被类型,使物种
总量减少,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 做到保护第 一,不在项目区
外进行车辆行驶,施工材料堆放等作 业,施工完毕后即对项目 区周边进行恢复,不会改变组成本地区 植物体系的主要植被 种类和群落类型,更不会引起植物种群灭 绝 。 因此,项目规划 建设不会对动植物种群的数量和物种的种类 发生明显改变,
不会影响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4.3 规划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规划建设的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有 一定负面影响,主要为 施 工期对环境的污染及不利影响,表现为生态建设工程对土 地的使 用、种植穴的开挖对水体 、植被等生物环境的影响。 由车辆行驶 噪声 、施工机械噪声、汽车尾气 、施工营地 、工
程现场形成的污 染对项目区周边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设在施工阶段将严格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防 治结合,综合治理" 的原则,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 护" 的思想,通过采取技术标准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优 的生态 保护建设方案解决问题,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舒适、 和谐 、 节约" 的建设理念 。将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 制在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允许范围以内,减轻对生态环境
的不利影响。
项目实施后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项目的实施主要围绕 防 治沙漠化蔓延,减轻沙尘暴危害程度,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 性保 护等方面进行沙漠锁边工程,荒漠植被带修复等 。项目
的实施在 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带来有利影响,不仅增加林草植
被盖度,增加 森林草原面积, 同时对涵养水源、促进生态环境
向好的方面转变 都有积极作用。
4.4 规划建设项目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项目区景观资源主要是天然灌草和原始地貌景观,主体为 起 伏、破碎的沙地地貌,均不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 。项目规 划建设 阶段对景观风貌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施工过 程中土地平 整 、开挖、回填、车辆行驶等产生的扬尘等 。项 目建设通过采取 环境控制管理措施,将施工阶段对景观风貌 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允许范围 以内 。具体控制措施有: 对 施工中的扬尘,在运输苗木 、水等 车辆进行严格管控 。种植穴开 挖、苗木栽植 、填土等施工过 程中采取遮盖措施 。生活废水、生 活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
理, 防止和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为生态保
护 建设项目,不会大规模改变原有地貌,不会对自然景观风貌 造成 大的破坏 。另外,项目的实施将使阿拉善盟生态环境明 显改善, 林草高质量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助力实现"绿色
阿拉善, 富饶阿拉善" 的双赢局面。
5.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目标责任
以推进林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
作 用,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 、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
覆盖的长效机制 。进 一步完善和建立系统规范的激励约束机 制,形成政 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生态恢复与保护体系 。 紧 紧围绕生态文明 决策制度、评价制度 、管理制度、考核制度 等方面,把资源消耗 、 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林草发展评
价体系。
(2)坚持依法治理,巩固建设成果
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法治化,把公众参与 、专 家 论证 、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 、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 行政决 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 、程序正当、过程公 开、责任明 确 。坚持依法行政复议和应诉,提高行政复议办 案质量,增强专 业性 、透明度和公信力,维护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尊重并严格执行生效的行政复议决定和 法院裁决 。做好政务信息 公开, 以信息公开为常态 、不公开 为例外,推行业决策公开、执 行公开、管理公开 、服务公开
和结果公开。
(3)拓宽融资渠道,确保目标落实
突出抓好林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工程 和 项目,合理安排造林种草生产任务,确保建设质量和成效 。 建立 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支持林地和草原承 包经营权 担保,坚持谁破坏 、谁补偿, 落实和完善林草生态补 偿制度 。发 挥企业家作用,调动企业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
积极性,优化营 商环境,加强绿色发展软环境建设,坚持生态
建设以政府投入为 主、社会投入为辅,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 金投入生态建设的政策 和机制, 多渠道、 多形式、 多层次地
筹措资金, 引导和鼓励各种 经济成分参与林业和草原建设。
(4)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质量效益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林草科技成果转化率,保障林草创
新、高质量发展。努力解决实际生产中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及时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科研成果,推广有利于提高沙生 植物资源利 用、种源繁育、抗旱造林种草的科技成果,促进 科技成果向实际 生产 、集约化生产 、规模化生产转化,提高 资源利用率 。合理配 置,科学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草原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保障全盟 林草可持续发展 。聚焦重点生态建设 工程,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条 件和能力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及适用技 术转化,形成完备的林草科技保
障体系。
(5)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生态文明
紧紧围绕林业草原中心工作,开展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 阿 拉善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 网 络等媒 体,专项宣传生态建设理念方针、法律法规,进 一步提 升林草社 会影响力 。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法治意识,营造全社 会关心、重视 、 支持林草发展环境 。通过多途径 、内容丰富
和高频次宣传生态文 明价值观,将生态文明宣教融入自然风
光展示中,增强全社会保 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增强建设美丽
阿拉善的使命感。
(6)科学评估规划,助力生态保护
紧密围绕阿拉善盟生态修复和保护进程,开展规划目标任 务 评估,充分利用各旗区、各职能科室及时统计数据并进行 分析研 判,科学及时对规划进行评估调整。在 2023 年底,进行 规划中 期评估,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做好规划中期评估, 落实规 划指标完成情况,并按照规划实施情况和进度,及时做
好规划调 整,保障规划主要任务顺利实施,保证各项指标及
时、高质量完 成 。在十四五末做好规划终期总结工作, 总结
成绩和不足,为后 期生态保护提供思路和重点改进方向。
阿拉善盟“十四五林业和草原 保护发展规划.pdf:预览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