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斯太镇)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全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 激活政务公开“末梢神经”
- 发布日期:2025-09-02 14:54
- 浏览次数:
- 朗读
根据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基层政务公开与嘎查村(居)务公开衔接协同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斯太镇)玛拉沁社区被列为首批试点单位。高新区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开展政务公开培训,共促政务公开工作优化提升。邀请阿拉善盟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业务人员为两区进行政务公开专题业务培训,并深入玛拉沁社区开展基层政务公开与嘎查村(居)务公开衔接协同试点建设工作培训和现场业务指导。重点聚焦嘎查村务公开与基层政务公开的协同机制建设,从公开内容精准衔接、工作流程优化升级、监督保障体系完善等维度进行深入阐释。同时,结合先进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分享“线上+线下”融合公开模式、智能信息平台搭建等创新实践成果,为社区未来开展基层公开工作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推出“政务服务”直播活动,架起党群连心桥。为深化“服务为民”理念,阿拉善高新区政数局创新推出“阿拉善高新e+政务直播”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向群众普及政策、解答难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通过联合疾控局、社事办、公安分局、税务局、城乡建设局、消防救援大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以“云端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下一步,将持续联动各部门、方便嘎查(社区)与企业群众利用政务直播打破信息壁垒,了解惠民惠企政策,让政务公开工作从“群众找政策”向“政策找群众”转变,为高新区政务公开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小切口,托起民生小幸福。阿拉善高新区12345便民热线平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小切口,通过机制创新、流程优化和效能提升,推动热线服务提质增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服务边界。积极引入数字化服务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提前预判问题,利用“政企下午茶”“现场督办”等方式联动各部门解决民生疑难工单、答疑释惑,从“办完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主动提供沟通联动平台,实现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增强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高效响应企业群众期待,让12345热线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热线”。
完善公开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保证公开内容准确。玛拉沁修订完善了《社区“三务”公开制度》,并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和利益相关方公开。以“目录清单一项也不能漏,过程环节一个也不能少”为工作目标,确保“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落在实处。在公开程序上,从信息收集、审核、发布到存档,均安排专人负责,打造专业强素质高的工作队伍。同时根据居务、政务公开的相关要求,对公开内容做好侧重区分,针对重点工作公示相应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地实现政务公开和居务公开的有效衔接,保证公开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参与度。在玛拉沁社区显著位置设置了面积较大、布局合理的“三务”公开栏,分类展示党务、居务、财务信息公开。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居民议事会等会议,通报“三务”公开工作情况,接受居民和党员的现场咨询及监督。该举措使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主动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确保基层政务公开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形成了“以全面公开推动优质服务,以高效服务保障及时公开”的良好局面。
利用区位突出优势,打造政务公开“体验专区”。玛拉沁社区辖有26个居民小区33个网格,形态多元,呈“三多三快”的特点,即产业工人多、居民数量多、商业网点多,发展变化快、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快。相较于高新区其他社区、嘎查,该社区的治理场景多样,并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党建室、活动室、文化艺术室、会议室、便民服务大厅和居民活动广场等场所,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基层政务公开“体验专区”,为不同类型村居提供差异化参考样本。
加强监督反馈渠道,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畅通群众反馈服务渠道,根据不同的负责内容,畅通监督反馈渠道,确保群众“有人可找,有事能办”,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管理服务水平。基层公开的主要内容涉及居民普遍关心的具体事项。每一项事宜都对应着一个领域的治理,每一次公开都是政府与民众的坦诚对话。高新区政数局积极协同玛拉沁社区依法自治和公开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项,通过村民信息公示栏、微信群、公众号等,重点公开惠民政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内容,群众可通过多种形式查阅,满足广大群众便捷获取信息的需求和指尖阅读的习惯。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使公开事项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
基层政务公开与嘎查村务公开衔接协同试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试点地区将继续深化探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拓展公开内容,延伸至基层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更多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公开平台智能化水平;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公开意识和业务能力,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阿拉善高新区(乌斯太镇)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斯太镇)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全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 激活政务公开“末梢神经”- 发布时间:2025-09-02 14:54
- 来源:阿拉善高新区(乌斯太镇)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根据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基层政务公开与嘎查村(居)务公开衔接协同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斯太镇)玛拉沁社区被列为首批试点单位。高新区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开展政务公开培训,共促政务公开工作优化提升。邀请阿拉善盟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业务人员为两区进行政务公开专题业务培训,并深入玛拉沁社区开展基层政务公开与嘎查村(居)务公开衔接协同试点建设工作培训和现场业务指导。重点聚焦嘎查村务公开与基层政务公开的协同机制建设,从公开内容精准衔接、工作流程优化升级、监督保障体系完善等维度进行深入阐释。同时,结合先进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分享“线上+线下”融合公开模式、智能信息平台搭建等创新实践成果,为社区未来开展基层公开工作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推出“政务服务”直播活动,架起党群连心桥。为深化“服务为民”理念,阿拉善高新区政数局创新推出“阿拉善高新e+政务直播”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向群众普及政策、解答难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通过联合疾控局、社事办、公安分局、税务局、城乡建设局、消防救援大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以“云端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下一步,将持续联动各部门、方便嘎查(社区)与企业群众利用政务直播打破信息壁垒,了解惠民惠企政策,让政务公开工作从“群众找政策”向“政策找群众”转变,为高新区政务公开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小切口,托起民生小幸福。阿拉善高新区12345便民热线平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小切口,通过机制创新、流程优化和效能提升,推动热线服务提质增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服务边界。积极引入数字化服务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提前预判问题,利用“政企下午茶”“现场督办”等方式联动各部门解决民生疑难工单、答疑释惑,从“办完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主动提供沟通联动平台,实现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增强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高效响应企业群众期待,让12345热线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热线”。
完善公开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保证公开内容准确。玛拉沁修订完善了《社区“三务”公开制度》,并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和利益相关方公开。以“目录清单一项也不能漏,过程环节一个也不能少”为工作目标,确保“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落在实处。在公开程序上,从信息收集、审核、发布到存档,均安排专人负责,打造专业强素质高的工作队伍。同时根据居务、政务公开的相关要求,对公开内容做好侧重区分,针对重点工作公示相应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地实现政务公开和居务公开的有效衔接,保证公开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参与度。在玛拉沁社区显著位置设置了面积较大、布局合理的“三务”公开栏,分类展示党务、居务、财务信息公开。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居民议事会等会议,通报“三务”公开工作情况,接受居民和党员的现场咨询及监督。该举措使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主动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确保基层政务公开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形成了“以全面公开推动优质服务,以高效服务保障及时公开”的良好局面。
利用区位突出优势,打造政务公开“体验专区”。玛拉沁社区辖有26个居民小区33个网格,形态多元,呈“三多三快”的特点,即产业工人多、居民数量多、商业网点多,发展变化快、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快。相较于高新区其他社区、嘎查,该社区的治理场景多样,并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党建室、活动室、文化艺术室、会议室、便民服务大厅和居民活动广场等场所,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基层政务公开“体验专区”,为不同类型村居提供差异化参考样本。
加强监督反馈渠道,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畅通群众反馈服务渠道,根据不同的负责内容,畅通监督反馈渠道,确保群众“有人可找,有事能办”,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管理服务水平。基层公开的主要内容涉及居民普遍关心的具体事项。每一项事宜都对应着一个领域的治理,每一次公开都是政府与民众的坦诚对话。高新区政数局积极协同玛拉沁社区依法自治和公开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项,通过村民信息公示栏、微信群、公众号等,重点公开惠民政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内容,群众可通过多种形式查阅,满足广大群众便捷获取信息的需求和指尖阅读的习惯。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使公开事项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
基层政务公开与嘎查村务公开衔接协同试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试点地区将继续深化探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拓展公开内容,延伸至基层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更多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公开平台智能化水平;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公开意识和业务能力,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