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六)
- 发布日期:2025-07-04 10:19
- 浏览次数:
- 朗读
为全面复制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探索创新成果,集中展现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带动作用,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系列案例展示。本月以“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为主题,分批次展示自治区持续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实效的相关经验做法。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全协同·一联四办”服务模式赋能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近年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谋篇布局,以涉企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核心驱动力,探索“三全协同·一联四办”服务模式,实现从立项到运营的全周期服务闭环,推动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服务场景更加多元、服务质效再度提高,全力构建便捷高效、公平透明的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模式。
构建“三全协同”服务体系
一是全周期贯通。建立项目“签约-审批-建设-投产-达效”五段式服务,将分散在5个部门的4个环节20余项审批事项安排专员集成办理审批手续,涉企服务200余个事项实现帮办代办。显著压缩审批时限、办理环节、提报材料,实现项目审批“一件事、一次办”。高低压电力设备生产制造项目通过“拿地即开工”,节省16个工作日。
二是全链条集成。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专区,设置“涉企服务一站式受理窗口”,统筹整合涉企服务渠道、服务职能、服务资源、服务力量,全链条集成项目审批、惠企政策、人才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科创服务、诉求兜底、帮办代办等8类服务模块,为开发区企业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专属VIP空间。截至目前,为企业提供审批服务280余次,金融、法律咨询10余次。
三是全方位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受理转办运行机制,优化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完善政企沟通交流机制,探索智慧化效能监督机制。提供不间断服务保障。线下丰富完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体大厅服务功能,设立“迎商中心”为企业群众提供会客、会谈的交流空间。上线“精心办”AI智能客服、数字政务门牌24小时在线检索、解答服务,同步设置“云坐席”专业化、精准化“专家问诊式”受理,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完善人员队伍保障。建立由50余名“帮办代办员+审批专员+项目管家(秘书)+云坐席+首席代表”组成的企业服务专员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涉企服务、增值服务。累计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300余个。
创新“一联四办”服务机制
一是领导包联破难点。建立领导包联重点项目机制,针对开发区重点项目,由正科级以上干部担任项目管家,锚定目标狠发力,强化协调调度,及时解决手续办理困难问题,确保重大项目按计划进度推进实施。共选取86个重大项目,由主要领导包联,全流程综合协调、督办指导。
二是项目会办疏堵点。组织帮办代办员提前介入了解重点项目信息,了解项目有关情况和建设需求,帮助企业详细梳理所需办理的相关手续,并建立项目帮办代办台账,逐个环节、逐个事项推进项目开工进度,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材料填报、资料上传、进度查询、结果告知等贴心服务。
三是团队代办通卡点。明确企业服务专员,针对项目单位个性化需求,“一对一”协助项目申请人一次性准备各类申报材料,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提升项目建设整体审批效率。目前,已累计为134个项目提供服务280余次。
四是部门联办提质效。与发改、自然资源、建设管理等部门密切联动,帮代办过程中及时协调项目单位、相关审批部门等,共同解决项目报建、现场勘查、专家评审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是重点督办促落实。设立审批时限双预警工作机制,除了审批系统内的时限提醒之外,安排专员跟进进度,对临近时限的审批要件进行跟踪提醒,确保按期完成审批。定期对重点项目进行督办跟办,及时、全面了解项目进展,推动调度有关部门对推进困难的项目组织召开项目座谈会,共同研讨、协调解决。
取得成效及经验
一是审批效能倍增。深化整合工程建设领域26个关联性强、需求高频的审批事项,实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一窗出证”。推行工业项目“五证”联发,实现不动产权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施工许可证6个工作日内办结完成,全部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时限压缩至40天,企业跑动次数减少80%。二是经济效益凸显。2024年开发区实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6个,签约额67.75亿元。三是满意度提升。建立线上线下多渠道评价体系,实现多元场景全覆盖,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度动态保持100%。
工作中的经验,一是机制创新是核心。通过建立“专班推进+清单管理+闭环落实”工作体系,破解跨层级、跨部门协同难题。二是服务前置是关键。变“企业上门求办”为“政府主动帮办”,在项目谋划阶段提前介入要素保障,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是系统思维是根本。将营商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服务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惠及一方群众”的乘数效应。下一步,开发区将持续擦亮“经开事·精心办”政务服务品牌,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全维度数据赋能 全周期助企服务——巴彦淖尔市开通“一码通·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
巴彦淖尔市政数局积极打造“一码通·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平台,构建智能化助企服务体系,通过数据赋能提供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直达”便捷服务,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智能化转型,为推动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奠定信息数据基础,助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一库”支撑,汇聚涉企政策资源
建设全市统一的政策信息资源汇聚平台,归集全行业企业工商信息数据,形成覆盖全市市场主体的标准化数据基础资源,集合招商引资、企业发展、人才就业等15个含金量高、惠及面广的行业类别,组织全市各相关单位常态化动态整理国家、自治区、本区域出台发布的政策文件信息,构建“企业画像数据库+惠企政策信息库”,为政策智能匹配提供强大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归集企业信息数据2万余条,汇聚各类涉企政策文件信息数据1386余条。
“一键”匹配,构建政策直通智能体
依托政务云平台算力资源,部署本地化DeepSeek智能大模型,将企业工商信息数据与行业部门涉企政策文件信息数据形成主题服务数据要素库,将政策条款结构化解析,与企业动态画像对照,模拟企业项目管家人工服务,围绕适用对象、申报条件、扶持标准、材料清单等几个关键要素,由大模型形成匹配政策列表,生成企业支持性政策专题报告,包含政策解析、申报流程、材料要素、主管部门、联系方式等详细内容,将传统人工帮代办服务模式升级为“智能匹配、精准直达”的新型数智化服务。
“一码”集成,畅通高效便捷服务渠道
将政策智能匹配服务功能在全市“一码通”平台企业服务专区进行集成化部署,开设“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专栏,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线上办事平台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形成有效匹配的各类惠企政策在线一键申、网上材料提交、平台即时受理、企业管家跟踪服务的全链条高效率、高保障服务模式,增强企业办事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站”拓展,提供多维度增值服务
对全市范围内实施的各类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化项目运行的监督管理,提供线上线下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保障,线上监测重大项目批建、开工、建设、验收等各审批服务环节,全过程监督重大项目运行进展,及时发现、督办、解决卡点堵点问题;线下与各涉企服务部门组成全流程助企服务专业帮代办队伍,通过会商联审、联合勘验、联合验收、入企服务等方式全方位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免审即享”赋能惠企利民添活力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信息共享,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无需申报,即可直接享受政策红利,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精准梳理,构建惠企利民政策体系
广泛协调税务、人社、民政、财政等多部门,精心梳理形成《阿巴嘎旗“免申即享”事项清单》。清单覆盖多领域,包含13项惠企利民政策,已办理33006件,不仅明确了政策内容,还提供详细政策依据,推动政府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多元举措,释放“免申即享”政策红利
阿巴嘎旗税务局积极落实“免申即享”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项目,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自动识别,符合条件的企业无需申报,直接享受税收减免。今年以来,办件量累计达到24511件。
残疾人补贴精准发放
旗残联通过与民政、医保等部门的数据对接,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免申即享”。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残疾人账户,确保应补尽补、不落一人。截至目前,已为1035名残疾人发放补贴51.3万元,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强化就业扶持,保障企业职工权益。
稳岗返还精准发放
在企业信息完备的情况下,旗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免申即享”模式,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24年,已为59家企业发放76.27万元,助力企业稳定用工。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将失业保险费率阶段性降低政策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继续按1%执行,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
代缴医保暖人心
旗就业服务中心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代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24年已为61人代缴9.56万元,确保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不断档。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缓解物价波动对其生活的影响,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阿拉善盟积极推动利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
阿拉善盟聚焦人力资源领域营商环境建设,以推动利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为关键抓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助力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宣传引导,拓宽政策知晓“广度”
以就业促进行动为引领,主动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制定发布了就业“分级分类”政策清单12类29条、“规范统一”服务清单7项32个,广泛发布政策解读、申领指南、常见问题解答及政策问答,实现政策宣传线上全覆盖。同时,借助集中宣讲、入企宣传、招聘会等线下形式,现场发放政策宣传手册、设立咨询台,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详细讲解惠民政策、待遇申领等政策及办理流程。截至目前,通过信息推送、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发布等渠道推送岗位信息、政策解读等内容561条,全方位、广覆盖地宣传惠企政策,增强政策的渗透力和覆盖面。
数据赋能,提升政策落实“速度”
畅通线上+线下申请渠道,采用“免申即享”发放模式实现“高效办”。盟旗就业部门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运用后台智能筛查,通过数据比对、精准筛选,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惠企资金直接到账。对于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上账不成功等问题,采取线上确认、工作人员与企业“点对点”沟通等方式,真正落实“政策找企”、应发尽发、一户不落。线下通过人社服务窗口,提交身份证等信息即可做到“马上办”。后台通过对申请人资格、培训证书真伪等信息的严格审核,实现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精准发放。截至2025年4月,为2939户参保单位减负2250.63万元,为1711名企业参保职工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306.25万元。
多维发力,确保政策落地“准度”
审核流程“再提速”。推行失业保险金、技能提升补贴“提速办”服务,规定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的审核;对审核未通过的情况,及时向申请人详细说明原因及处置方式,并允许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再次申请,确保及时、足额、准确兑现失业待遇。经办流程“最优化”。以《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为依据,遵循便民、合规原则,指导旗区经办机构优化内部经办流程,实现失业保险金申请与失业登记集成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避免群众重复办事。处理争议“更妥善”。对用人单位认定停保原因为本人意愿主动离职造成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审核不通过,而失业人员提出申请并能证明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的,明确全盟各级经办机构据实重新核实认定,符合条件的予以发放,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合法权益。
信息来源: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六)- 发布时间:2025-07-04 10:19
- 来源: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为全面复制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探索创新成果,集中展现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带动作用,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系列案例展示。本月以“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为主题,分批次展示自治区持续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实效的相关经验做法。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全协同·一联四办”服务模式赋能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近年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谋篇布局,以涉企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核心驱动力,探索“三全协同·一联四办”服务模式,实现从立项到运营的全周期服务闭环,推动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服务场景更加多元、服务质效再度提高,全力构建便捷高效、公平透明的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模式。
构建“三全协同”服务体系
一是全周期贯通。建立项目“签约-审批-建设-投产-达效”五段式服务,将分散在5个部门的4个环节20余项审批事项安排专员集成办理审批手续,涉企服务200余个事项实现帮办代办。显著压缩审批时限、办理环节、提报材料,实现项目审批“一件事、一次办”。高低压电力设备生产制造项目通过“拿地即开工”,节省16个工作日。
二是全链条集成。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专区,设置“涉企服务一站式受理窗口”,统筹整合涉企服务渠道、服务职能、服务资源、服务力量,全链条集成项目审批、惠企政策、人才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科创服务、诉求兜底、帮办代办等8类服务模块,为开发区企业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专属VIP空间。截至目前,为企业提供审批服务280余次,金融、法律咨询10余次。
三是全方位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受理转办运行机制,优化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完善政企沟通交流机制,探索智慧化效能监督机制。提供不间断服务保障。线下丰富完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体大厅服务功能,设立“迎商中心”为企业群众提供会客、会谈的交流空间。上线“精心办”AI智能客服、数字政务门牌24小时在线检索、解答服务,同步设置“云坐席”专业化、精准化“专家问诊式”受理,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完善人员队伍保障。建立由50余名“帮办代办员+审批专员+项目管家(秘书)+云坐席+首席代表”组成的企业服务专员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涉企服务、增值服务。累计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300余个。
创新“一联四办”服务机制
一是领导包联破难点。建立领导包联重点项目机制,针对开发区重点项目,由正科级以上干部担任项目管家,锚定目标狠发力,强化协调调度,及时解决手续办理困难问题,确保重大项目按计划进度推进实施。共选取86个重大项目,由主要领导包联,全流程综合协调、督办指导。
二是项目会办疏堵点。组织帮办代办员提前介入了解重点项目信息,了解项目有关情况和建设需求,帮助企业详细梳理所需办理的相关手续,并建立项目帮办代办台账,逐个环节、逐个事项推进项目开工进度,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材料填报、资料上传、进度查询、结果告知等贴心服务。
三是团队代办通卡点。明确企业服务专员,针对项目单位个性化需求,“一对一”协助项目申请人一次性准备各类申报材料,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提升项目建设整体审批效率。目前,已累计为134个项目提供服务280余次。
四是部门联办提质效。与发改、自然资源、建设管理等部门密切联动,帮代办过程中及时协调项目单位、相关审批部门等,共同解决项目报建、现场勘查、专家评审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是重点督办促落实。设立审批时限双预警工作机制,除了审批系统内的时限提醒之外,安排专员跟进进度,对临近时限的审批要件进行跟踪提醒,确保按期完成审批。定期对重点项目进行督办跟办,及时、全面了解项目进展,推动调度有关部门对推进困难的项目组织召开项目座谈会,共同研讨、协调解决。
取得成效及经验
一是审批效能倍增。深化整合工程建设领域26个关联性强、需求高频的审批事项,实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一窗出证”。推行工业项目“五证”联发,实现不动产权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施工许可证6个工作日内办结完成,全部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时限压缩至40天,企业跑动次数减少80%。二是经济效益凸显。2024年开发区实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6个,签约额67.75亿元。三是满意度提升。建立线上线下多渠道评价体系,实现多元场景全覆盖,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度动态保持100%。
工作中的经验,一是机制创新是核心。通过建立“专班推进+清单管理+闭环落实”工作体系,破解跨层级、跨部门协同难题。二是服务前置是关键。变“企业上门求办”为“政府主动帮办”,在项目谋划阶段提前介入要素保障,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是系统思维是根本。将营商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服务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惠及一方群众”的乘数效应。下一步,开发区将持续擦亮“经开事·精心办”政务服务品牌,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全维度数据赋能 全周期助企服务——巴彦淖尔市开通“一码通·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
巴彦淖尔市政数局积极打造“一码通·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平台,构建智能化助企服务体系,通过数据赋能提供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直达”便捷服务,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智能化转型,为推动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奠定信息数据基础,助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一库”支撑,汇聚涉企政策资源
建设全市统一的政策信息资源汇聚平台,归集全行业企业工商信息数据,形成覆盖全市市场主体的标准化数据基础资源,集合招商引资、企业发展、人才就业等15个含金量高、惠及面广的行业类别,组织全市各相关单位常态化动态整理国家、自治区、本区域出台发布的政策文件信息,构建“企业画像数据库+惠企政策信息库”,为政策智能匹配提供强大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归集企业信息数据2万余条,汇聚各类涉企政策文件信息数据1386余条。
“一键”匹配,构建政策直通智能体
依托政务云平台算力资源,部署本地化DeepSeek智能大模型,将企业工商信息数据与行业部门涉企政策文件信息数据形成主题服务数据要素库,将政策条款结构化解析,与企业动态画像对照,模拟企业项目管家人工服务,围绕适用对象、申报条件、扶持标准、材料清单等几个关键要素,由大模型形成匹配政策列表,生成企业支持性政策专题报告,包含政策解析、申报流程、材料要素、主管部门、联系方式等详细内容,将传统人工帮代办服务模式升级为“智能匹配、精准直达”的新型数智化服务。
“一码”集成,畅通高效便捷服务渠道
将政策智能匹配服务功能在全市“一码通”平台企业服务专区进行集成化部署,开设“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专栏,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线上办事平台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形成有效匹配的各类惠企政策在线一键申、网上材料提交、平台即时受理、企业管家跟踪服务的全链条高效率、高保障服务模式,增强企业办事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站”拓展,提供多维度增值服务
对全市范围内实施的各类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化项目运行的监督管理,提供线上线下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保障,线上监测重大项目批建、开工、建设、验收等各审批服务环节,全过程监督重大项目运行进展,及时发现、督办、解决卡点堵点问题;线下与各涉企服务部门组成全流程助企服务专业帮代办队伍,通过会商联审、联合勘验、联合验收、入企服务等方式全方位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免审即享”赋能惠企利民添活力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信息共享,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无需申报,即可直接享受政策红利,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精准梳理,构建惠企利民政策体系
广泛协调税务、人社、民政、财政等多部门,精心梳理形成《阿巴嘎旗“免申即享”事项清单》。清单覆盖多领域,包含13项惠企利民政策,已办理33006件,不仅明确了政策内容,还提供详细政策依据,推动政府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多元举措,释放“免申即享”政策红利
阿巴嘎旗税务局积极落实“免申即享”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项目,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自动识别,符合条件的企业无需申报,直接享受税收减免。今年以来,办件量累计达到24511件。
残疾人补贴精准发放
旗残联通过与民政、医保等部门的数据对接,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免申即享”。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残疾人账户,确保应补尽补、不落一人。截至目前,已为1035名残疾人发放补贴51.3万元,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强化就业扶持,保障企业职工权益。
稳岗返还精准发放
在企业信息完备的情况下,旗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免申即享”模式,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24年,已为59家企业发放76.27万元,助力企业稳定用工。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将失业保险费率阶段性降低政策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继续按1%执行,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
代缴医保暖人心
旗就业服务中心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代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24年已为61人代缴9.56万元,确保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不断档。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缓解物价波动对其生活的影响,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阿拉善盟积极推动利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
阿拉善盟聚焦人力资源领域营商环境建设,以推动利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为关键抓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助力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宣传引导,拓宽政策知晓“广度”
以就业促进行动为引领,主动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制定发布了就业“分级分类”政策清单12类29条、“规范统一”服务清单7项32个,广泛发布政策解读、申领指南、常见问题解答及政策问答,实现政策宣传线上全覆盖。同时,借助集中宣讲、入企宣传、招聘会等线下形式,现场发放政策宣传手册、设立咨询台,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详细讲解惠民政策、待遇申领等政策及办理流程。截至目前,通过信息推送、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发布等渠道推送岗位信息、政策解读等内容561条,全方位、广覆盖地宣传惠企政策,增强政策的渗透力和覆盖面。
数据赋能,提升政策落实“速度”
畅通线上+线下申请渠道,采用“免申即享”发放模式实现“高效办”。盟旗就业部门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运用后台智能筛查,通过数据比对、精准筛选,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惠企资金直接到账。对于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上账不成功等问题,采取线上确认、工作人员与企业“点对点”沟通等方式,真正落实“政策找企”、应发尽发、一户不落。线下通过人社服务窗口,提交身份证等信息即可做到“马上办”。后台通过对申请人资格、培训证书真伪等信息的严格审核,实现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精准发放。截至2025年4月,为2939户参保单位减负2250.63万元,为1711名企业参保职工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306.25万元。
多维发力,确保政策落地“准度”
审核流程“再提速”。推行失业保险金、技能提升补贴“提速办”服务,规定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的审核;对审核未通过的情况,及时向申请人详细说明原因及处置方式,并允许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再次申请,确保及时、足额、准确兑现失业待遇。经办流程“最优化”。以《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为依据,遵循便民、合规原则,指导旗区经办机构优化内部经办流程,实现失业保险金申请与失业登记集成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避免群众重复办事。处理争议“更妥善”。对用人单位认定停保原因为本人意愿主动离职造成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审核不通过,而失业人员提出申请并能证明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的,明确全盟各级经办机构据实重新核实认定,符合条件的予以发放,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