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一)
- 发布日期:2025-07-04 10:14
- 浏览次数:
- 朗读
为全面复制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探索创新成果,集中展现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带动作用,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系列案例展示。本月以“规范涉企执法”为主题,分批次展示自治区积极推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实效的相关经验做法。
呼和浩特市以法治之力擦亮“中国乳都”名片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以“检察护企”行动全力维护乳企合法权益,五年来办理乳企相关案件40余件,为乳企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360余万元、间接经济损失4.83余亿元,以法治之力助力首府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
一、把握履职关键点,全力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靠前一步,公平公正护企。坚持“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和监督与支持并重”原则,围绕侵犯涉乳企业权益问题,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公安机关驻企服务站,高质效办理涉乳企案件,让乳企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是向深一步,实质化解纠纷。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法律监督职能,监督纠正利用违法调解、虚假诉讼等手段损害乳企合法权益的案件。和林格尔县检察院主动调取法院2018年以来涉及蒙牛民事案件79件,全面审查审判人员程序违法、需要再审及执行活动中的违法问题,防患于未然。
三是延伸一步,做好合规护企。加大涉案乳企合规工作力度,坚持“一案一研判,每案必精品”,精准施策,加强第三方机制监管,强化检察建议“刚性”,督促涉案企业真整改、真合规,已指导4家乳企开展合规建设,稳住乳企发展“大后方”。
二、找准护企切入点,及时供给法律需求
一是问需于企零距离。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活动,2019年以来,已在伊利、蒙牛等大型涉乳企业开展法治宣传、调研等20余次。与自治区检察院走进打造“以检护企直通车”,与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智慧园区、公安警综平台对接,前置案件介入时间,护航“中国乳都”建设。
三是风险提示添“法”码。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涉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助力企业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结合涉乳企案件多发罪名,宣讲典型案例,邀请企业高管旁听庭审,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防范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风险。
三、聚焦企业需求点,精准护航创新发展
一是“知产护企”守护乳企品牌自信。制定知识产权检察护企八项举措,依托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联系点、工作站,将伊利、蒙牛等重点乳企纳入知识产权检察重点企业保护名录,“一企一策”开展多元化知产护企行动。运用知识产权检察“捕、诉、监、防、治”一体化全链条综合履职模式,有效打击假冒“绿色心情”“酸酸乳”“特仑苏”等注册商标案件,销售“金典”“安慕希”等伪劣产品案,助力乳企提振品牌自信。
二是延伸监督触角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将“个案办理”延伸至“类案治理”,从涉乳企案件共性问题延伸至行业治理、系统治理,实现诉源治理。托克托县检察院联合县司法局深入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县环保局的执法工作进行现场监督,以行政执法监督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向内发力守护健康发展之路。严惩乳企“内鬼”侵害,祛除企业发展痛点。2019年以来共办理乳企政府采购领域,聚焦专项整治“四类”违法违规行为,联合公安厅、市场监管局建立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对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采购人、代理机构和供应商分别给予行政处罚。2024年给予警告处罚8例、罚款29例;罚款并处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16例。
(三)科技赋能执法,绘就科技监管新图景。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利用大数据手段对20家采购代理机构代理的699个项目进行大数据筛查分析,形成199条疑点数据。在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备案和资产评估机构备案事项的管理中,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高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效能。实现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行政备案和资产评估机构备案事项办理“只进一扇门”和“一网通办”,进一步优化了会计和资产评估服务行业的营商环境。
三、强化监督闭环,推动执法监督常态化
综合运用合法性审核、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行政复议应诉定期报告等方式,对财政行政执法法律风险开展经常性监督。通过把财政系统行政执法数量、质量、培训考试等计入执法档案,作为评定执法处室和执法人员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及时发现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指导、督促执法部门更好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建立行政复议应诉定期报告制度,总结案件特点、研判案件风险,结合案情对财政干部加强“以案释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取得良好的监督效应,连续多年保持行政复议应诉零败诉。加强行政执法与纪检监察监督的衔接,2024年移送问题线索及典型案例10个,有效遏制了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信息来源: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一)- 发布时间:2025-07-04 10:14
- 来源: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为全面复制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探索创新成果,集中展现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带动作用,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系列案例展示。本月以“规范涉企执法”为主题,分批次展示自治区积极推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实效的相关经验做法。
呼和浩特市以法治之力擦亮“中国乳都”名片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以“检察护企”行动全力维护乳企合法权益,五年来办理乳企相关案件40余件,为乳企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360余万元、间接经济损失4.83余亿元,以法治之力助力首府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
一、把握履职关键点,全力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靠前一步,公平公正护企。坚持“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和监督与支持并重”原则,围绕侵犯涉乳企业权益问题,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公安机关驻企服务站,高质效办理涉乳企案件,让乳企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是向深一步,实质化解纠纷。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法律监督职能,监督纠正利用违法调解、虚假诉讼等手段损害乳企合法权益的案件。和林格尔县检察院主动调取法院2018年以来涉及蒙牛民事案件79件,全面审查审判人员程序违法、需要再审及执行活动中的违法问题,防患于未然。
三是延伸一步,做好合规护企。加大涉案乳企合规工作力度,坚持“一案一研判,每案必精品”,精准施策,加强第三方机制监管,强化检察建议“刚性”,督促涉案企业真整改、真合规,已指导4家乳企开展合规建设,稳住乳企发展“大后方”。
二、找准护企切入点,及时供给法律需求
一是问需于企零距离。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活动,2019年以来,已在伊利、蒙牛等大型涉乳企业开展法治宣传、调研等20余次。与自治区检察院走进打造“以检护企直通车”,与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智慧园区、公安警综平台对接,前置案件介入时间,护航“中国乳都”建设。
三是风险提示添“法”码。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涉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助力企业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结合涉乳企案件多发罪名,宣讲典型案例,邀请企业高管旁听庭审,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防范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风险。
三、聚焦企业需求点,精准护航创新发展
一是“知产护企”守护乳企品牌自信。制定知识产权检察护企八项举措,依托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联系点、工作站,将伊利、蒙牛等重点乳企纳入知识产权检察重点企业保护名录,“一企一策”开展多元化知产护企行动。运用知识产权检察“捕、诉、监、防、治”一体化全链条综合履职模式,有效打击假冒“绿色心情”“酸酸乳”“特仑苏”等注册商标案件,销售“金典”“安慕希”等伪劣产品案,助力乳企提振品牌自信。
二是延伸监督触角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将“个案办理”延伸至“类案治理”,从涉乳企案件共性问题延伸至行业治理、系统治理,实现诉源治理。托克托县检察院联合县司法局深入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县环保局的执法工作进行现场监督,以行政执法监督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向内发力守护健康发展之路。严惩乳企“内鬼”侵害,祛除企业发展痛点。2019年以来共办理乳企政府采购领域,聚焦专项整治“四类”违法违规行为,联合公安厅、市场监管局建立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对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采购人、代理机构和供应商分别给予行政处罚。2024年给予警告处罚8例、罚款29例;罚款并处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16例。
(三)科技赋能执法,绘就科技监管新图景。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利用大数据手段对20家采购代理机构代理的699个项目进行大数据筛查分析,形成199条疑点数据。在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备案和资产评估机构备案事项的管理中,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高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效能。实现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行政备案和资产评估机构备案事项办理“只进一扇门”和“一网通办”,进一步优化了会计和资产评估服务行业的营商环境。
三、强化监督闭环,推动执法监督常态化
综合运用合法性审核、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行政复议应诉定期报告等方式,对财政行政执法法律风险开展经常性监督。通过把财政系统行政执法数量、质量、培训考试等计入执法档案,作为评定执法处室和执法人员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及时发现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指导、督促执法部门更好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建立行政复议应诉定期报告制度,总结案件特点、研判案件风险,结合案情对财政干部加强“以案释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取得良好的监督效应,连续多年保持行政复议应诉零败诉。加强行政执法与纪检监察监督的衔接,2024年移送问题线索及典型案例10个,有效遏制了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