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公开 > 政协提案
索引号 1115290001176345XJ/2024-02326 发布机构: 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24-09-30
公文时效:

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关于对阿拉善盟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第0034号提案的答复(B)

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

感谢你委对我盟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重视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培养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及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开展相关工作,部分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您所提建议对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部分建议已采纳并落实在今年工作中。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和建议答复如下:

一、建立传承保护机制

认真做好传统工艺传承人保护工作,有效提升保护效果。一是建立传承保护机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特点,建立健全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传承机制,组织传承人参加研修培训,帮助传承人群提高文化素养,建立传承人培养激励机制,增强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传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在年度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时予以倾斜;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个人工作室等。二是实施抢救性记录。各级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对于年龄较大的传承人保护,重点运用录音、录像等有形方式将传承人创作活动过程予以完整记录。三是支持学校开设相关课程。鼓励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非遗保护相关专业,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支持各地各校聘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加强各级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传承保护基地(中心)管理,面向传承人、广大群众开设非遗“培训班”“夜校”,创新推出和硕特传统梳发等非遗特色课程,组织开展非遗研学和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非遗资源与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着力讲好阿拉善“非遗故事”。四是组织开展免费培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开展传习实践活动,鼓励传承人将非遗技艺、民俗文化等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融合,开展免费培训,培养后备人才,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队伍当中。

二、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阿拉善盟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十项措施》激励作用,鼓励支持各新媒体平台、网络达人设立非遗专题、专栏等,加强非遗相关题材纪录片创作,积极探索非遗跨界传播普及的方式方法;鼓励非遗合理利用与产业相融合,帮助和指导传承人在坚持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认定“内蒙古礼物”阿拉善文化旅游商品旗舰店,争取“内蒙古礼物”品牌授权,培育非遗相关产业知名品牌;鼓励非遗传承人在阿拉善盟内A级旅游景区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开设非遗体验场所和体验课程。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非遗相关培训、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不断提升“非遗春晚”“非遗那达慕”“非遗购物节”“非遗集市”等活动影响力,积极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保护单位参与盟内外文化交流活动,马鬃绕线堆绣、皮雕、阿拉善地毯、驼奶食品等非遗展品亮相第二届全国自驾露营大会旅游发展大会、内蒙古文博会、2024年黄河非遗美食月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做好传承人研修培训、非遗工坊建设、传统工艺振兴等工作,引导项目保护单位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就业,并发挥马鬃绕线堆绣、毛毡刺绣、皮雕、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等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阿拉善非遗手工艺类品牌。

再次感谢你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文物科 赵丹丹

联系电话:0483-8338511


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4年9月30日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 文物科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公开>政协提案
索引号 1115290001176345XJ/2024-02326 发布机构: 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24-09-30
公文时效:
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关于对阿拉善盟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第0034号提案的答复(B)

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

感谢你委对我盟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重视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培养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及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开展相关工作,部分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您所提建议对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部分建议已采纳并落实在今年工作中。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和建议答复如下:

一、建立传承保护机制

认真做好传统工艺传承人保护工作,有效提升保护效果。一是建立传承保护机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特点,建立健全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传承机制,组织传承人参加研修培训,帮助传承人群提高文化素养,建立传承人培养激励机制,增强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传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在年度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时予以倾斜;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个人工作室等。二是实施抢救性记录。各级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对于年龄较大的传承人保护,重点运用录音、录像等有形方式将传承人创作活动过程予以完整记录。三是支持学校开设相关课程。鼓励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非遗保护相关专业,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支持各地各校聘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加强各级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传承保护基地(中心)管理,面向传承人、广大群众开设非遗“培训班”“夜校”,创新推出和硕特传统梳发等非遗特色课程,组织开展非遗研学和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非遗资源与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着力讲好阿拉善“非遗故事”。四是组织开展免费培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开展传习实践活动,鼓励传承人将非遗技艺、民俗文化等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融合,开展免费培训,培养后备人才,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队伍当中。

二、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阿拉善盟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十项措施》激励作用,鼓励支持各新媒体平台、网络达人设立非遗专题、专栏等,加强非遗相关题材纪录片创作,积极探索非遗跨界传播普及的方式方法;鼓励非遗合理利用与产业相融合,帮助和指导传承人在坚持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认定“内蒙古礼物”阿拉善文化旅游商品旗舰店,争取“内蒙古礼物”品牌授权,培育非遗相关产业知名品牌;鼓励非遗传承人在阿拉善盟内A级旅游景区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开设非遗体验场所和体验课程。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非遗相关培训、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不断提升“非遗春晚”“非遗那达慕”“非遗购物节”“非遗集市”等活动影响力,积极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保护单位参与盟内外文化交流活动,马鬃绕线堆绣、皮雕、阿拉善地毯、驼奶食品等非遗展品亮相第二届全国自驾露营大会旅游发展大会、内蒙古文博会、2024年黄河非遗美食月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做好传承人研修培训、非遗工坊建设、传统工艺振兴等工作,引导项目保护单位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就业,并发挥马鬃绕线堆绣、毛毡刺绣、皮雕、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等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阿拉善非遗手工艺类品牌。

再次感谢你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文物科 赵丹丹

联系电话:0483-8338511


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