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优化营商环境 > 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

多点发力助推我盟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以来,我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采取多项措施发展休闲农牧业,不断完善全盟农村牧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优势,持续加大休闲农牧业开发建设力度,乡村旅游已成为周边地区的旅游新风向。

一是线上推介擦亮招牌。积极组织额济纳旗巴彦桃来苏木参加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2022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线上推介活动,通过推介宣传片的形式推介我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乡土美食和乡村厨艺,展现通过党的政策引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助推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

二是发挥优势拓宽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农牧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到农牧区旅游的开发中,同时引导一些农牧民采取搬迁转移转产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推行“合作社+农牧家乐”“农牧家乐+农村电商平台”“乡村旅游+互联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公司+家庭牧场”等现代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经济收入,助推全盟实现产业振兴。

三是突出特色示范引领。按照“农(牧)旅结合、以农(牧)促旅”方针,全面推进城乡资源和产业的全域休闲旅游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旅游产品挖掘,涌现出一批集特色性、民族性、区域性、互补性为一体的典型嘎查村和示范点。额济纳旗胡杨节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牧户”合作共赢模式,8家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胡杨人家”民俗旅游专业村已覆盖300余户农牧民,具备了能同时供4500多人住宿、2600多人就餐的条件。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在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下,也探索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入股分红形式吸纳嘎查牧户213户,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牧户从事骆驼、冲浪车、沙滩车等旅游项目,带动牧户快速增收。

四是强化培训提升服务。切实加强对各嘎查、合作社、农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营销工作的专业指导,积极举办农牧区专业人才、乡村旅游暨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专题培训班,向广大农牧民解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消防安全知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接待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乡村旅游发展案例赏析》《如何化解旅游纠纷》等内容。联合旅游部门深入农牧区,对乡村旅游接待户在可进入性、食品、安全、卫生、环保绿化、生态保护、停车场、垃圾处理、民族文化挖掘、娱乐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指导,稳步推进全盟休闲农牧业有序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盟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以“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建设,不断做精做优农家乐、牧家游,把农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将农家院和蒙古包变成旅游设施,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素质和服务水平,切实以乡村旅游业兴带动百业旺,形成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治理全域覆盖、产业全域联动、成果全民共享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为我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农牧局
首页
>专题栏目>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
多点发力助推我盟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以来,我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采取多项措施发展休闲农牧业,不断完善全盟农村牧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优势,持续加大休闲农牧业开发建设力度,乡村旅游已成为周边地区的旅游新风向。

一是线上推介擦亮招牌。积极组织额济纳旗巴彦桃来苏木参加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2022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线上推介活动,通过推介宣传片的形式推介我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乡土美食和乡村厨艺,展现通过党的政策引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助推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

二是发挥优势拓宽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农牧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到农牧区旅游的开发中,同时引导一些农牧民采取搬迁转移转产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推行“合作社+农牧家乐”“农牧家乐+农村电商平台”“乡村旅游+互联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公司+家庭牧场”等现代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经济收入,助推全盟实现产业振兴。

三是突出特色示范引领。按照“农(牧)旅结合、以农(牧)促旅”方针,全面推进城乡资源和产业的全域休闲旅游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旅游产品挖掘,涌现出一批集特色性、民族性、区域性、互补性为一体的典型嘎查村和示范点。额济纳旗胡杨节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牧户”合作共赢模式,8家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胡杨人家”民俗旅游专业村已覆盖300余户农牧民,具备了能同时供4500多人住宿、2600多人就餐的条件。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在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下,也探索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入股分红形式吸纳嘎查牧户213户,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牧户从事骆驼、冲浪车、沙滩车等旅游项目,带动牧户快速增收。

四是强化培训提升服务。切实加强对各嘎查、合作社、农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营销工作的专业指导,积极举办农牧区专业人才、乡村旅游暨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专题培训班,向广大农牧民解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消防安全知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接待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乡村旅游发展案例赏析》《如何化解旅游纠纷》等内容。联合旅游部门深入农牧区,对乡村旅游接待户在可进入性、食品、安全、卫生、环保绿化、生态保护、停车场、垃圾处理、民族文化挖掘、娱乐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指导,稳步推进全盟休闲农牧业有序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盟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以“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建设,不断做精做优农家乐、牧家游,把农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将农家院和蒙古包变成旅游设施,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素质和服务水平,切实以乡村旅游业兴带动百业旺,形成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治理全域覆盖、产业全域联动、成果全民共享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为我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