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旗区新闻

【两区动态】阿拉善高新区(乌斯太镇)社会事务办以劳赋能 打造“四融入”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阿拉善高新区(乌斯太镇)社会事务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四融入”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筑基明德,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一是以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完善和丰富学校劳动技术课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依托劳动教育课堂,开展劳动情感教育和劳动技能培养。二是开展节日课程劳动清单,“劳动节”组织学生开展“生活达人秀”劳动技能竞赛,“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栽下一棵成长树”等活动。三是开展送课入校活动,每周四通过延时服务课邀请家长志愿者为学生进行美食、插花、手工等教学。同时,定期开展劳动制作小能手竞赛,通过校内公众号、校内体育场馆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躬身力行,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内生活。坚持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从校园清洁到义务植树、种植锄草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每学期开学初,部分学校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一起绘制劳动岗位图谱,共同讨论班级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自选岗位,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轮岗。

塑形赋能,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教育。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等途径,广泛宣传加强劳动实践教育的意义和举措,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家校共育。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实践,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分担父母的劳务,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

增智善用,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教育。一是把课堂延伸到田野,在劳动中发展学生身心,以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在校园内的土地上师生一起平地、松土、种苗、浇水,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松土翻地技巧、育苗浇水等种植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劳动精神,亲身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二是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走进校外实践基地蒙草生态基地进行研学活动,通过“容器育苗”“区域植物种植”“采集荒漠植物种子”等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土地沙漠化治理任务的艰辛,以及保护环境对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三是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牵手持续推进沙漠化治理,在巴彦木仁民族学校建立“希望的田野”劳动实践种植基地,基地分为“翡翠园”“本草园”“农作物园”“沙漠卫士园”,学生们在基地种植防沙治沙种子,苗木长大后种植到沙漠,形成防沙治沙生态链条,以此培养学生勤劳朴实的良好品质和团结互助的合作能力。

编辑:李蒙
信息来源:社会事务办公室
首页
>要闻动态>旗区新闻
【两区动态】阿拉善高新区(乌斯太镇)社会事务办以劳赋能 打造“四融入”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阿拉善高新区(乌斯太镇)社会事务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四融入”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筑基明德,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一是以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完善和丰富学校劳动技术课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依托劳动教育课堂,开展劳动情感教育和劳动技能培养。二是开展节日课程劳动清单,“劳动节”组织学生开展“生活达人秀”劳动技能竞赛,“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栽下一棵成长树”等活动。三是开展送课入校活动,每周四通过延时服务课邀请家长志愿者为学生进行美食、插花、手工等教学。同时,定期开展劳动制作小能手竞赛,通过校内公众号、校内体育场馆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躬身力行,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内生活。坚持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从校园清洁到义务植树、种植锄草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每学期开学初,部分学校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一起绘制劳动岗位图谱,共同讨论班级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自选岗位,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轮岗。

塑形赋能,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教育。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等途径,广泛宣传加强劳动实践教育的意义和举措,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家校共育。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实践,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分担父母的劳务,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

增智善用,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教育。一是把课堂延伸到田野,在劳动中发展学生身心,以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在校园内的土地上师生一起平地、松土、种苗、浇水,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松土翻地技巧、育苗浇水等种植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劳动精神,亲身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二是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走进校外实践基地蒙草生态基地进行研学活动,通过“容器育苗”“区域植物种植”“采集荒漠植物种子”等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土地沙漠化治理任务的艰辛,以及保护环境对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三是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牵手持续推进沙漠化治理,在巴彦木仁民族学校建立“希望的田野”劳动实践种植基地,基地分为“翡翠园”“本草园”“农作物园”“沙漠卫士园”,学生们在基地种植防沙治沙种子,苗木长大后种植到沙漠,形成防沙治沙生态链条,以此培养学生勤劳朴实的良好品质和团结互助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