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 2022 > 2022年第6期 > 政府文件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印发《阿拉善盟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

阿署发〔2022〕37号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印发《阿拉善盟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


各旗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示范区管委会,盟行署各委、办、局和直属事业单位,中央、自治区驻盟有关单位,各重点企业:

现将《阿拉善盟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4月28日    


阿拉善盟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疫情冲击,全盟上下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4亿元,同比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266元和25204元,同比增长7.4%和8.9%。

(一)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势头明显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建立招商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全面开展精准招商和定向招商,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0个,引进到位资金87亿元,同比增长11%。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2个,协议引资额346亿元。动态调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发布重点招商项目共167个。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100个盟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97个,完成投资158亿元,项目手续办结率大幅提升。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占全部投资的15.7%和68.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7.1%,清洁能源投资增长49.6%。

金融供给持续稳定。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8亿元,同比增长5.6%。落实盟本级挂牌费用奖补资金100万元、自治区级新三板挂牌首发融资补贴60万元。支持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实现直接融资16.1亿元。

社会消费提质升级。组织惠民车展、乡村美食节等特色消费促进活动。继续支持盟内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形成产销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2条(顺丰、邮政),初步建立了全盟冷链物流配送供应链节点。额济纳旗荣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动农商互联、农销对接,设立牧区牛羊肉直销专柜。开展“居家嗨购、网上过年”网上年货节等活动,带动消费超千万元。引导创客科技、博创科技等企业开展“直播带货”,鼓励“爱丢丢商城”“惠享阿拉善”经常性开展拼团促销活动。

对外交流持续深化。口岸经济回稳提质,策克镇获批设立,额济纳·中蒙国际商品展洽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加大与蒙古国海关、口岸委、驻华使领馆沟通协调力度,签署《关于援建项目的实施、监督和组织协议》,乌力吉口岸实现临时开放物资通关。积极申报2021年国外优惠贷款储备项目3个,拟争取优惠贷款2.2亿美元。

区域合作不断加深。制定出台《关于申请审批认定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项目管理办法》,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前期工作补助300万元。落实与甘肃、宁夏等7省(区)签订的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印发《蒙甘宁合作协议责任分工方案》,建立任务分工工作台账、协调机制和定期报告制度。与中卫市口岸管理办公室和嘉峪关市商务局分别签订了《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合作协议》,在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二)创新攻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达2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专家顾问团新增29人,柔性引进科技人才213人。引导盟内创新主体与“4+8+N”合作主体开展务实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创新主体与中国科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33家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合作项目31项,其中集中签约17项。扎实推进43项“科技兴蒙”合作项目实施,支持“科技兴蒙”行动签约项目及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20项。搭建“阿拉善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服务效率。

传统产业焕发活力。沪蒙新能源一期焦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技改升级、整合重组等措施持续降低传统产业能耗总量和强度,全面梳理工业节能技改项目,有序推进全盟节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铁合金、电石、焦炭产能退出计划有序推进。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区三园”布局构筑形成,阿拉善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已进入科技部考察名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30%左右。谋划推进国家级重要清洁能源大基地,建成并网发电新能源项目43个,装机总规模186万千瓦。

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农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48.7万亩,牲畜存栏量127万头(只),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6.5%,规上农牧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9.9%,特色产业占比70%。“阿拉善锁阳”成功申报第三批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阿拉善肉苁蓉”入选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组织举办第三届苁蓉文化节暨阿拉善肉苁蓉评比大赛,新增梭梭人工种植面积62.1万亩,肉苁蓉接种面积12.6万亩,锁阳接种面积2.4万亩。

服务业发展稳健有力。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额济纳旗成为最美中国旅游城市,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乐园景区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旅游产业总体平稳,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504.2万人次和61.4亿元。规上服务业九大行业“七升两降”,向稳向好态势持续稳固。

(三)提升治理效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29个具体问题完成整改24个,污染防治攻坚战项目完成120个。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5.7%,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3%。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100%,无劣Ⅴ类水体,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4.6%。深入推进农业控肥减药降害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加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8%。

生态修复扎实开展。完成营造林100万亩、草原建设与保护1003万亩、4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任务6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5.6万株。坚决打赢打好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攻坚战,15个治理项目完工验收。

节能降碳积极推进。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煤电项目的备案和审批。制定节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6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全面梳理“两高”违规项目,督促53家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接入在线监测系统平台。全盟能源消费量(等价值)同比下降3.6%,单位GDP能耗下降7.7%,超额完成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建立阿拉善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55.9%的国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落实各级河湖长责任,河湖“清四乱”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整改,开展黄河滩区“三区两线”划定。

(四)优化城乡发展布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政策稳定;持续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大衔接资金投入,下达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7亿元,较2020年增长56.7%;加强项目管理,年内入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备选项目353个,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181个项目全部实施(其中实施产业类项目84个),补齐脱贫产业发展和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就业帮扶,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创业增收;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向全盟重点嘎查村、示范嘎查村选派驻村工作队48个117人;阿左旗生态扶贫和阿右旗产业扶贫,成功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

新型城镇化稳步发展。实施市政设施、保障性安居等项目10个,改造老旧小区21个、棚户区非成套住宅560套,重点区域绿化3万亩,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办全区住建领域推进以县城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会。扎实开展全盟城镇公共收费停车场建设管理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并整体销号。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试运行并通过系统验收。建设智慧小区4个、物业管理模范小区9个。

(五)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率达99.7%、全程网办比率达82%、承诺时限压缩比达86.1%,跨省通办91项、盟域通办256项。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1393户,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12345”热线服务质量在全国335个样板城市中排名第75位。“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强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联合奖惩、分级分类监管、诚信典型选树和诚信宣传工作。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稳步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年度改革任务,23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印发《阿拉善盟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鼓励企业拓展经贸合作。建立阿拉善盟畅通市场主体退出和积极稳妥深化“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列入“僵尸企业”名单共16家,处置完成15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出台《阿拉善盟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工作办法》。

(六)树牢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重点领域风险有力防范。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与非税收入结构调整为70.5∶29.5,不良贷款率降至3.6%。16381套历史遗留问题商品房已解决16288套,解决率99.4%。

粮食能源安全持续保障。合理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40.5万亩永久基本农得到有效保护。落实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推进粮食安全体制机制改革,抓好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市场监管及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勘探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6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31亿立方米,累计钻井299口(其中生产井108口),吉兰泰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一体化项目30万吨原油处理能力联合站基本建设完成,生产原油26万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全盟天然气储气能力达657万立方米。有序引导45万吨煤矿产能退出。

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力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开展突发疫情处置,成功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持续深入推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从严执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五项常态化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应急和防控物资储备,开通物资调拨“急事快办”绿色通道。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风险管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持续推进。盟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逐步完善。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加强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力守好祖国边疆防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

就业形势平稳向好。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创业推进会暨春季招聘会”等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活动116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6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的较低水平。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3724人,以工代训2767人,发放培训补贴1296.9万元。积极推进创业园暨孵化基地建设,共建成国家级创业园(孵化基地)1家、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4 家、盟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8家,评定阿拉善盟“名师带徒工作室”34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93万元。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三科统编教材实现应推尽推,实施“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政策,持续巩固拓展控辍保学成果,全盟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双减”落实持续发力,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实现作业控制达标和课后服务“5+2”全覆盖,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压减清零。盟一中新校区正式投用,新建续建小学、幼儿园7所。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77次,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阿右旗乌兰牧骑新场馆投用,三旗乌兰牧骑均被评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全盟共建成文化馆分馆31个,图书馆分馆44个,基层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持续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全区乌兰牧骑月等惠民演出438场次,惠及群众10.4万人次。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全面落实职工医保盟级统筹,推进国家保障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实现跨省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持续推进“健康阿拉善”行动,建成国家卫生县城2个,国家卫生苏木镇1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有效提升,腾格里开发区综合医院、额济纳旗人民医院项目加快实施。

过去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强,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够多、不够优;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不足,还未形成集群优势,特色生态产业、石墨、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总量较小,难以在短期内支撑我盟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中心城镇带动能力不强,基础设施等级较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民生工作距离群众新期待还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教育、医疗、流通、信息化等领域短板较多。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盟委(扩大)会议精神,坚决扛起在落实“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中的重要责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厚植发展基础,放大发展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大发展,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速,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坚持“绿”字打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格执行“三区三线”,发挥“三线一单”成果的应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和贺兰山一体化保护治理,坚决完成贺兰山地区矿山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任务,争取“黄河左岸沙漠聚集带水土保持和防风治沙”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战略。推动贺兰山生态廊道、贺兰山国家公园尽早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严格落实林长制,推进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高质量完成营造林任务100万亩和草原保护及建设任务1000万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推动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立项实施,加大黑河下游生态调水力度,启动吉兰泰盐湖、巴丹吉林沙山湖泊群生态保护行动。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化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稳步推进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入推进燃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加强扬尘综合管控;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处理,开展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及相关节能减排文件规定,从严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完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约束性制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绿能替代转化应用示范区和区域绿能合作示范区,实施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推进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全盟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验收和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坚持“稳”字当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阿拉善—上海庙160万千瓦风电基地、博源天然碱、沪蒙新材料产业基地、185万千瓦保障性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四个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建成投产。加快实施产业链条、城乡建设、民生领域等强弱项补短板项目。以高效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建设提速,突出抓好112个盟级重点项目落地开工。

突出重点精准招商。深化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地区、黑河经济区、呼包鄂乌经济圈合作,推动阿拉善盟与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抓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和市场机制作用,努力扩大民间投资、用好外来投资、放大政府投资,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大盘子,形成“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着力优化项目服务。强化清单式管理、责任制服务,用足用好包联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班人马、一套方案”,确保政策支持、要素保障、跟踪服务“三到位”。坚决做到有诺必践,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坚定“转”的决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两区三园协同发展。加快“两区三园”整合改革和总体规划,落实落细科技部“以升促建”考察调研各项准备工作,全力将阿拉善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全面提升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全盟各园区产业方向、产业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腾格里技术产业园和敖伦布拉格产业园区产业互动、各有侧重、一体发展;鼓励各旗区相互合作,推动工业园区与口岸及相邻区域资源共享、能源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建“飞地园区”。

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积极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对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企业,实施差别化、个性化扶持。建立推行“链长”制,实行产业布局谋划、项目建设推进、企业运行经营全流程跟踪服务、综合保障。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坚决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统筹做好新能源开发布局、消纳市场、输送通道、配套储能等工作,大力推动总装机容量376万千瓦的24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解决调峰瓶颈、强化电网支撑、打通消纳通道、推动集约集聚,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绿能替代转化应用示范区,有序推进既有负荷绿能替代、新增负荷用好用足新能源,稳步扩大消纳比例,推动清洁能源供能占比先期达到50%,积极稳妥推进“近零”排放。加快建设区域绿能合作示范区,主动与兄弟盟市、周边省区开展清洁能源合作,探索“隔墙送电”等新模式,推动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新格局。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依托产业优势,推动高新材料、石油化工、军工技术、航空航天有机融合,发展军转民、民参军特色产业。探索文化旅游、后勤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军民融合项目落地实施,努力打造军民融合先行区、示范区。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探索“口岸+产业”,努力实现口岸“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策克口岸跨境铁路、肉类精深加工、无人驾驶通关等项目,提高中国(额济纳)口岸国际商品博览会办展水平,继续做好乌力吉口岸物资通关,援建查干德勒乌拉口岸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稳住生产、稳住经营、稳住订单、稳住市场,支持企业加快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上下游衔接、左右线耦合,全产业链循环低碳发展。煤化工产业加快延伸烯烃、焦油深加工等产业链条,盐化工大力拓展“氯、氢、碱”三大产品体系,精细化工重点拓宽和发展高端农药、新医药产业,做优做强金属钠、特种PVC等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延伸“两新”产业链条,依托中盛、兰太等企业科研优势,鼓励支持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推动特种合金、高分子树脂、储能电池等形成新的优势特色产业链,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坚决退出落后产能,大力推动节能技改,稳步提高清洁能源替代比例,降低能耗强度、腾出用能空间。

推进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额济纳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进程。持续支持盟内电商企业,完善“阿拉善盟圣石电商直播基地”,壮大入驻商家规模,提升影响力。加大我盟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盟内冷链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我盟电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支持各旗区因地制宜发展农副、餐饮、民俗等线上线下多元化乡村消费,实现种、养殖业与商贸企业的农销对接,扩大本地特色农畜产品商超直销规模和我盟电商进农村覆盖面。

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坚持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深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旅游景区品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做足放大沙漠、胡杨、航天等特色优势,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业。进一步提高“苍天般的阿拉善”知名度和美誉度,聚焦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国人旅游必来地、世界级旅拍基地、高端文旅活动举办地、特色民宿打卡地,推动旅游IP转化为资产资本。大力开发精品旅游线路、高端旅游产品,精心组织各类节庆赛会,深入实施重点景区品质提升行动和文化旅游数字化工程,催生旅游新业态、新玩法、新商业模式,与各行各业紧密衔接、融合发展、更加富民,加速迈入3.0时代。

提升绿色农牧业竞争力。做精做优骆驼产业、沙生植物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着力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坚持“以水定田、以水定产”,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提高土地亩均效益,探索农业托管新模式,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新品种引进和农产品包装营销力度,打造居延密瓜、水果玉米等特色产品,发展高附加值精品农业。依托阿拉善白绒山羊、阿拉善双峰驼、阿拉善小黄牛等优质畜种资源,建设一批“现代牧场”,加快推动乳肉绒产业化、精深化、高端化发展。围绕苁蓉、锁阳等特色沙生生物资源,大力推动生态产业特色化发展。做好“接二连三”文章,推出并打响阿拉善区域公用品牌。

(四)强化科技“新”支撑,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加快发展骆驼产业、军民融合、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深度耦合,强化企业创新决策、科技攻关、用人需求、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切实解决我盟产业层次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问题。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实施“双倍增”行动,用好后补助、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深化“4+8+N”合作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环环相扣、紧密连接,加强厅盟会商、院地合作、校企联合、智库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平台载体、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核心品牌,巩固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提高创新引领发展能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建设“数字政府”,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推行“蒙速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照通办、盟域通办、区域联办。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做到“一单尽列”“单外无单”。推动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优化涉企服务,严格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政策,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完善“蒙企通”平台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平台运行效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联合奖惩,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

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提高政策兑现率,确保各项政策公平普惠、直达快享,为中小微企业松绑减负。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好普惠金融政策、使用好信贷支持工具,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提升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围绕租金、税费、融资等问题,给予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帮扶,发挥好个体工商户活跃市场、增加就业、促进消费的作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资产盘点、整合重组、经营提效。实施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动财政支出标准化。建立和完善预警防范、应急处置、反价格垄断、部门协作的价格监管制度体系。

补齐发展基础短板。加快推进巴银快速铁路、巴音呼都格—巴彦浩特高速公路、阿左旗通勤机场升级支线机场、浩雅50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建设。谋划推动额右旗机场通改支、酒额铁路东风南至达来呼布段、黄河内蒙古应急分凌(洪)工程等新基建项目尽早落地实施。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着力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建设,推进企业上云,推动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有机融合,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加快全盟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五)突出“质”的保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一老一小”人口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婴幼儿照护和老年健康服务,推进苏木镇、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健全城乡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推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实效。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促进就业创业增收。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开展更加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进城农牧民、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落实各类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机制、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推动教育快速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好国家统编教材推行使用,落实好“双减”政策。深化教学绩效改革,争取通过提高一线教师和优秀教师待遇水平、探索建立教师职业技能提升与待遇增长挂钩机制、能晋能退的职称动态调整机制等措施,努力打破待遇约束壁垒。强化人才引育,积极引进各学科领军人才,加大青年教师培育力度,吸引高学历、高层次教师投身阿拉善教育事业。鼓励社会投入建立教育发展基金奖教奖学,以高中教育为试点探索推行与先进地区名校“嫁接”、教育集团托管、引入优质民办教育等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教学有序竞争、良性互动。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盟旗传染病医院、健康监测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临床救治等基础能力。启动建设阿拉善盟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综合楼,统筹盟旗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监测中心和应急防疫场所建设,提升口岸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水平,补齐基础设施设备短板。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水平。保障特种药、急需药、常用药供给,让群众“用药无忧”。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持续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工作。

加强文体服务供给。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壮大乌兰牧骑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培育本土文化人才,推出精品力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夯实公共文体基础建设,提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服务功能和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加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社会科学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机制,因城施策、租购并举、供需匹配,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地下管网改造,打通“断头路”、疏通“积水路”,实施25个市政基础设施、14个城镇老旧小区、550套城镇棚户区非成套住宅改造项目,适度开展美化绿化,打造小而精、精而美城市。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提升,加快推动水电路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统筹抓好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厕所革命。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完善脱贫地区产业发展项目库,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断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深化社会力量帮扶,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强驻村帮扶,细化驻村帮扶措施,组织开展驻村工作队员培训。

(六)落实“安”的责任,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深化双拥共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完善边境管控措施,强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扎实推进盟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成“雪亮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不良贷款动态化解,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清偿民营企业账款。加强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保供应、稳物价。

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全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等工作,扎实抓好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矿山、冶金工贸、燃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做好消防设计审查整治工作,提升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和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全力做好新冠疫情防控。严格精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压紧“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突出口岸、车站、机场、卡口等疫情输入风险点,确保应急处置、闭环管理、流调排查、远端防控始终处于激活状态。推动常态化防控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严格落实《阿拉善盟疫情防控工作平急一体化工作方案(第二版)》,逐项抓好防控措施落实。严格规范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改进通关模式,严格落实“三环”管控措施,把疫情输入扩散风险降到最低。加强方舱医院、疫情防控隔离点建设,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强智慧防控,全面推行“阿拉善健康宝”,强化进盟通道、社区网格、重点场所等关键部位信息化管控,构建疫情防控信息化指挥平台,将各级防控力量纳入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联动及时、高效协作。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报>2022>2022年第6期>政府文件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印发《阿拉善盟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

阿署发〔2022〕37号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印发《阿拉善盟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


各旗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示范区管委会,盟行署各委、办、局和直属事业单位,中央、自治区驻盟有关单位,各重点企业:

现将《阿拉善盟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4月28日    


阿拉善盟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疫情冲击,全盟上下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4亿元,同比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266元和25204元,同比增长7.4%和8.9%。

(一)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势头明显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建立招商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全面开展精准招商和定向招商,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0个,引进到位资金87亿元,同比增长11%。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2个,协议引资额346亿元。动态调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发布重点招商项目共167个。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100个盟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97个,完成投资158亿元,项目手续办结率大幅提升。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占全部投资的15.7%和68.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7.1%,清洁能源投资增长49.6%。

金融供给持续稳定。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8亿元,同比增长5.6%。落实盟本级挂牌费用奖补资金100万元、自治区级新三板挂牌首发融资补贴60万元。支持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实现直接融资16.1亿元。

社会消费提质升级。组织惠民车展、乡村美食节等特色消费促进活动。继续支持盟内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形成产销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2条(顺丰、邮政),初步建立了全盟冷链物流配送供应链节点。额济纳旗荣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动农商互联、农销对接,设立牧区牛羊肉直销专柜。开展“居家嗨购、网上过年”网上年货节等活动,带动消费超千万元。引导创客科技、博创科技等企业开展“直播带货”,鼓励“爱丢丢商城”“惠享阿拉善”经常性开展拼团促销活动。

对外交流持续深化。口岸经济回稳提质,策克镇获批设立,额济纳·中蒙国际商品展洽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加大与蒙古国海关、口岸委、驻华使领馆沟通协调力度,签署《关于援建项目的实施、监督和组织协议》,乌力吉口岸实现临时开放物资通关。积极申报2021年国外优惠贷款储备项目3个,拟争取优惠贷款2.2亿美元。

区域合作不断加深。制定出台《关于申请审批认定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项目管理办法》,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前期工作补助300万元。落实与甘肃、宁夏等7省(区)签订的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印发《蒙甘宁合作协议责任分工方案》,建立任务分工工作台账、协调机制和定期报告制度。与中卫市口岸管理办公室和嘉峪关市商务局分别签订了《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合作协议》,在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二)创新攻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达2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专家顾问团新增29人,柔性引进科技人才213人。引导盟内创新主体与“4+8+N”合作主体开展务实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创新主体与中国科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33家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合作项目31项,其中集中签约17项。扎实推进43项“科技兴蒙”合作项目实施,支持“科技兴蒙”行动签约项目及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20项。搭建“阿拉善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服务效率。

传统产业焕发活力。沪蒙新能源一期焦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技改升级、整合重组等措施持续降低传统产业能耗总量和强度,全面梳理工业节能技改项目,有序推进全盟节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铁合金、电石、焦炭产能退出计划有序推进。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区三园”布局构筑形成,阿拉善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已进入科技部考察名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30%左右。谋划推进国家级重要清洁能源大基地,建成并网发电新能源项目43个,装机总规模186万千瓦。

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农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48.7万亩,牲畜存栏量127万头(只),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6.5%,规上农牧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9.9%,特色产业占比70%。“阿拉善锁阳”成功申报第三批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阿拉善肉苁蓉”入选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组织举办第三届苁蓉文化节暨阿拉善肉苁蓉评比大赛,新增梭梭人工种植面积62.1万亩,肉苁蓉接种面积12.6万亩,锁阳接种面积2.4万亩。

服务业发展稳健有力。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额济纳旗成为最美中国旅游城市,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乐园景区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旅游产业总体平稳,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504.2万人次和61.4亿元。规上服务业九大行业“七升两降”,向稳向好态势持续稳固。

(三)提升治理效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29个具体问题完成整改24个,污染防治攻坚战项目完成120个。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5.7%,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3%。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100%,无劣Ⅴ类水体,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4.6%。深入推进农业控肥减药降害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加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8%。

生态修复扎实开展。完成营造林100万亩、草原建设与保护1003万亩、4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任务6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5.6万株。坚决打赢打好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攻坚战,15个治理项目完工验收。

节能降碳积极推进。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煤电项目的备案和审批。制定节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6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全面梳理“两高”违规项目,督促53家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接入在线监测系统平台。全盟能源消费量(等价值)同比下降3.6%,单位GDP能耗下降7.7%,超额完成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建立阿拉善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55.9%的国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落实各级河湖长责任,河湖“清四乱”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整改,开展黄河滩区“三区两线”划定。

(四)优化城乡发展布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政策稳定;持续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大衔接资金投入,下达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7亿元,较2020年增长56.7%;加强项目管理,年内入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备选项目353个,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181个项目全部实施(其中实施产业类项目84个),补齐脱贫产业发展和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就业帮扶,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创业增收;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向全盟重点嘎查村、示范嘎查村选派驻村工作队48个117人;阿左旗生态扶贫和阿右旗产业扶贫,成功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

新型城镇化稳步发展。实施市政设施、保障性安居等项目10个,改造老旧小区21个、棚户区非成套住宅560套,重点区域绿化3万亩,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办全区住建领域推进以县城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会。扎实开展全盟城镇公共收费停车场建设管理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并整体销号。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试运行并通过系统验收。建设智慧小区4个、物业管理模范小区9个。

(五)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率达99.7%、全程网办比率达82%、承诺时限压缩比达86.1%,跨省通办91项、盟域通办256项。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1393户,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12345”热线服务质量在全国335个样板城市中排名第75位。“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强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联合奖惩、分级分类监管、诚信典型选树和诚信宣传工作。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稳步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年度改革任务,23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印发《阿拉善盟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鼓励企业拓展经贸合作。建立阿拉善盟畅通市场主体退出和积极稳妥深化“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列入“僵尸企业”名单共16家,处置完成15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出台《阿拉善盟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工作办法》。

(六)树牢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重点领域风险有力防范。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与非税收入结构调整为70.5∶29.5,不良贷款率降至3.6%。16381套历史遗留问题商品房已解决16288套,解决率99.4%。

粮食能源安全持续保障。合理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40.5万亩永久基本农得到有效保护。落实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推进粮食安全体制机制改革,抓好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市场监管及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勘探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6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31亿立方米,累计钻井299口(其中生产井108口),吉兰泰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一体化项目30万吨原油处理能力联合站基本建设完成,生产原油26万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全盟天然气储气能力达657万立方米。有序引导45万吨煤矿产能退出。

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力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开展突发疫情处置,成功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持续深入推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从严执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五项常态化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应急和防控物资储备,开通物资调拨“急事快办”绿色通道。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风险管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持续推进。盟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逐步完善。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加强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力守好祖国边疆防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

就业形势平稳向好。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创业推进会暨春季招聘会”等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活动116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6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的较低水平。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3724人,以工代训2767人,发放培训补贴1296.9万元。积极推进创业园暨孵化基地建设,共建成国家级创业园(孵化基地)1家、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4 家、盟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8家,评定阿拉善盟“名师带徒工作室”34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93万元。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三科统编教材实现应推尽推,实施“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政策,持续巩固拓展控辍保学成果,全盟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双减”落实持续发力,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实现作业控制达标和课后服务“5+2”全覆盖,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压减清零。盟一中新校区正式投用,新建续建小学、幼儿园7所。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77次,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阿右旗乌兰牧骑新场馆投用,三旗乌兰牧骑均被评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全盟共建成文化馆分馆31个,图书馆分馆44个,基层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持续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全区乌兰牧骑月等惠民演出438场次,惠及群众10.4万人次。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全面落实职工医保盟级统筹,推进国家保障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实现跨省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持续推进“健康阿拉善”行动,建成国家卫生县城2个,国家卫生苏木镇1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有效提升,腾格里开发区综合医院、额济纳旗人民医院项目加快实施。

过去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强,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够多、不够优;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不足,还未形成集群优势,特色生态产业、石墨、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总量较小,难以在短期内支撑我盟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中心城镇带动能力不强,基础设施等级较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民生工作距离群众新期待还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教育、医疗、流通、信息化等领域短板较多。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盟委(扩大)会议精神,坚决扛起在落实“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中的重要责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厚植发展基础,放大发展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大发展,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速,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坚持“绿”字打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格执行“三区三线”,发挥“三线一单”成果的应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和贺兰山一体化保护治理,坚决完成贺兰山地区矿山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任务,争取“黄河左岸沙漠聚集带水土保持和防风治沙”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战略。推动贺兰山生态廊道、贺兰山国家公园尽早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严格落实林长制,推进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高质量完成营造林任务100万亩和草原保护及建设任务1000万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推动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立项实施,加大黑河下游生态调水力度,启动吉兰泰盐湖、巴丹吉林沙山湖泊群生态保护行动。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化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稳步推进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入推进燃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加强扬尘综合管控;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处理,开展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及相关节能减排文件规定,从严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完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约束性制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绿能替代转化应用示范区和区域绿能合作示范区,实施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推进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全盟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验收和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坚持“稳”字当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阿拉善—上海庙160万千瓦风电基地、博源天然碱、沪蒙新材料产业基地、185万千瓦保障性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四个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建成投产。加快实施产业链条、城乡建设、民生领域等强弱项补短板项目。以高效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建设提速,突出抓好112个盟级重点项目落地开工。

突出重点精准招商。深化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地区、黑河经济区、呼包鄂乌经济圈合作,推动阿拉善盟与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抓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和市场机制作用,努力扩大民间投资、用好外来投资、放大政府投资,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大盘子,形成“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着力优化项目服务。强化清单式管理、责任制服务,用足用好包联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班人马、一套方案”,确保政策支持、要素保障、跟踪服务“三到位”。坚决做到有诺必践,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坚定“转”的决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两区三园协同发展。加快“两区三园”整合改革和总体规划,落实落细科技部“以升促建”考察调研各项准备工作,全力将阿拉善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全面提升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全盟各园区产业方向、产业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腾格里技术产业园和敖伦布拉格产业园区产业互动、各有侧重、一体发展;鼓励各旗区相互合作,推动工业园区与口岸及相邻区域资源共享、能源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建“飞地园区”。

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积极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对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企业,实施差别化、个性化扶持。建立推行“链长”制,实行产业布局谋划、项目建设推进、企业运行经营全流程跟踪服务、综合保障。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坚决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统筹做好新能源开发布局、消纳市场、输送通道、配套储能等工作,大力推动总装机容量376万千瓦的24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解决调峰瓶颈、强化电网支撑、打通消纳通道、推动集约集聚,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绿能替代转化应用示范区,有序推进既有负荷绿能替代、新增负荷用好用足新能源,稳步扩大消纳比例,推动清洁能源供能占比先期达到50%,积极稳妥推进“近零”排放。加快建设区域绿能合作示范区,主动与兄弟盟市、周边省区开展清洁能源合作,探索“隔墙送电”等新模式,推动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新格局。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依托产业优势,推动高新材料、石油化工、军工技术、航空航天有机融合,发展军转民、民参军特色产业。探索文化旅游、后勤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军民融合项目落地实施,努力打造军民融合先行区、示范区。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探索“口岸+产业”,努力实现口岸“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策克口岸跨境铁路、肉类精深加工、无人驾驶通关等项目,提高中国(额济纳)口岸国际商品博览会办展水平,继续做好乌力吉口岸物资通关,援建查干德勒乌拉口岸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稳住生产、稳住经营、稳住订单、稳住市场,支持企业加快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上下游衔接、左右线耦合,全产业链循环低碳发展。煤化工产业加快延伸烯烃、焦油深加工等产业链条,盐化工大力拓展“氯、氢、碱”三大产品体系,精细化工重点拓宽和发展高端农药、新医药产业,做优做强金属钠、特种PVC等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延伸“两新”产业链条,依托中盛、兰太等企业科研优势,鼓励支持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推动特种合金、高分子树脂、储能电池等形成新的优势特色产业链,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坚决退出落后产能,大力推动节能技改,稳步提高清洁能源替代比例,降低能耗强度、腾出用能空间。

推进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额济纳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进程。持续支持盟内电商企业,完善“阿拉善盟圣石电商直播基地”,壮大入驻商家规模,提升影响力。加大我盟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盟内冷链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我盟电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支持各旗区因地制宜发展农副、餐饮、民俗等线上线下多元化乡村消费,实现种、养殖业与商贸企业的农销对接,扩大本地特色农畜产品商超直销规模和我盟电商进农村覆盖面。

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坚持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深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旅游景区品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做足放大沙漠、胡杨、航天等特色优势,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业。进一步提高“苍天般的阿拉善”知名度和美誉度,聚焦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国人旅游必来地、世界级旅拍基地、高端文旅活动举办地、特色民宿打卡地,推动旅游IP转化为资产资本。大力开发精品旅游线路、高端旅游产品,精心组织各类节庆赛会,深入实施重点景区品质提升行动和文化旅游数字化工程,催生旅游新业态、新玩法、新商业模式,与各行各业紧密衔接、融合发展、更加富民,加速迈入3.0时代。

提升绿色农牧业竞争力。做精做优骆驼产业、沙生植物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着力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坚持“以水定田、以水定产”,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提高土地亩均效益,探索农业托管新模式,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新品种引进和农产品包装营销力度,打造居延密瓜、水果玉米等特色产品,发展高附加值精品农业。依托阿拉善白绒山羊、阿拉善双峰驼、阿拉善小黄牛等优质畜种资源,建设一批“现代牧场”,加快推动乳肉绒产业化、精深化、高端化发展。围绕苁蓉、锁阳等特色沙生生物资源,大力推动生态产业特色化发展。做好“接二连三”文章,推出并打响阿拉善区域公用品牌。

(四)强化科技“新”支撑,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加快发展骆驼产业、军民融合、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深度耦合,强化企业创新决策、科技攻关、用人需求、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切实解决我盟产业层次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问题。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实施“双倍增”行动,用好后补助、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深化“4+8+N”合作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环环相扣、紧密连接,加强厅盟会商、院地合作、校企联合、智库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平台载体、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核心品牌,巩固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提高创新引领发展能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建设“数字政府”,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推行“蒙速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照通办、盟域通办、区域联办。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做到“一单尽列”“单外无单”。推动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优化涉企服务,严格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政策,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完善“蒙企通”平台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平台运行效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联合奖惩,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

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提高政策兑现率,确保各项政策公平普惠、直达快享,为中小微企业松绑减负。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好普惠金融政策、使用好信贷支持工具,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提升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围绕租金、税费、融资等问题,给予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帮扶,发挥好个体工商户活跃市场、增加就业、促进消费的作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资产盘点、整合重组、经营提效。实施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动财政支出标准化。建立和完善预警防范、应急处置、反价格垄断、部门协作的价格监管制度体系。

补齐发展基础短板。加快推进巴银快速铁路、巴音呼都格—巴彦浩特高速公路、阿左旗通勤机场升级支线机场、浩雅50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建设。谋划推动额右旗机场通改支、酒额铁路东风南至达来呼布段、黄河内蒙古应急分凌(洪)工程等新基建项目尽早落地实施。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着力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建设,推进企业上云,推动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有机融合,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加快全盟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五)突出“质”的保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一老一小”人口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婴幼儿照护和老年健康服务,推进苏木镇、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健全城乡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推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实效。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促进就业创业增收。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开展更加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进城农牧民、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落实各类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机制、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推动教育快速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好国家统编教材推行使用,落实好“双减”政策。深化教学绩效改革,争取通过提高一线教师和优秀教师待遇水平、探索建立教师职业技能提升与待遇增长挂钩机制、能晋能退的职称动态调整机制等措施,努力打破待遇约束壁垒。强化人才引育,积极引进各学科领军人才,加大青年教师培育力度,吸引高学历、高层次教师投身阿拉善教育事业。鼓励社会投入建立教育发展基金奖教奖学,以高中教育为试点探索推行与先进地区名校“嫁接”、教育集团托管、引入优质民办教育等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教学有序竞争、良性互动。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盟旗传染病医院、健康监测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临床救治等基础能力。启动建设阿拉善盟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综合楼,统筹盟旗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监测中心和应急防疫场所建设,提升口岸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水平,补齐基础设施设备短板。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水平。保障特种药、急需药、常用药供给,让群众“用药无忧”。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持续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工作。

加强文体服务供给。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壮大乌兰牧骑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培育本土文化人才,推出精品力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夯实公共文体基础建设,提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服务功能和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加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社会科学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机制,因城施策、租购并举、供需匹配,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地下管网改造,打通“断头路”、疏通“积水路”,实施25个市政基础设施、14个城镇老旧小区、550套城镇棚户区非成套住宅改造项目,适度开展美化绿化,打造小而精、精而美城市。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提升,加快推动水电路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统筹抓好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厕所革命。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完善脱贫地区产业发展项目库,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断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深化社会力量帮扶,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强驻村帮扶,细化驻村帮扶措施,组织开展驻村工作队员培训。

(六)落实“安”的责任,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深化双拥共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完善边境管控措施,强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扎实推进盟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成“雪亮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不良贷款动态化解,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清偿民营企业账款。加强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保供应、稳物价。

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全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等工作,扎实抓好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矿山、冶金工贸、燃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做好消防设计审查整治工作,提升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和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全力做好新冠疫情防控。严格精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压紧“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突出口岸、车站、机场、卡口等疫情输入风险点,确保应急处置、闭环管理、流调排查、远端防控始终处于激活状态。推动常态化防控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严格落实《阿拉善盟疫情防控工作平急一体化工作方案(第二版)》,逐项抓好防控措施落实。严格规范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改进通关模式,严格落实“三环”管控措施,把疫情输入扩散风险降到最低。加强方舱医院、疫情防控隔离点建设,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强智慧防控,全面推行“阿拉善健康宝”,强化进盟通道、社区网格、重点场所等关键部位信息化管控,构建疫情防控信息化指挥平台,将各级防控力量纳入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联动及时、高效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