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阿拉善抗疫进行时

援额日记⑬|我虽逆行 但非独行

袁青年



10月18日一夜之间无情的病魔肆虐而来,仿佛一场噩梦,彻底打乱了每个人内心的安宁,从没有想到疫情会离我们如此近。

10月29日,当接到招募驰援额济纳旗志愿者的通知,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下班之后和两地分居的妻子打电话,想到家中一个多月的二宝,平时也不在妻子孩子身边,一时间却不知怎么告诉妻子这个消息。妻子看出了我的担忧,便主动问我:“是不是想参加驰援额济纳志愿者行动?如果你想去,我全力支持,你只管报名去就行。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两个女儿我和爸妈能照顾好,去了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我顿时放下了心理包袱。

11月1日6:30,当我站在志愿者队伍中,看到鲜红的党旗,喊着响亮的口号,我的内心无比振奋、无比坚定。从来没有来过额济纳的我,第一次踏入这座大漠小城,却没有看到脑海中的景象,看着冷清的马路、看着被封的路口、看着小区门口卡点人员认真工作的样子,不由得心疼……

抵达额济纳旗我们顾不上休整,第一时间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起初的几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隔离点搭建帐篷,无论白天晚上、无论刮风下雪,指挥部什么时间下达命令,我们就什么时间奔赴一线,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虽然大家疲惫不堪,但走上“战场”的我们依旧干劲十足,大家群策群力、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组装流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流水线”搭建模式,被指挥部称为最专业的搭帐篷队伍。连日来,我们完成了14个隔离点27顶帐篷的搭建任务。

11月5日晚,我接到紧急派令,迅速收拾好行李来到了额济纳旗胡杨小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胡杨小镇隔离点共隔离200名密接人员,共五栋楼,是额济纳隔离人数最多,工作环境最复杂的隔离点。

我的工作,是进入污染区为隔离人员做好服务。这个工作不能有任何疏忽,不容有丝毫大意,更不能有丁点疏漏,否则,造成的严重后果将无法弥补。每天,我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带着面屏,为隔离人员送一日三餐、紧急物品和生活用品。收取垃圾时,因为污染区产生的废弃物有可能携带病毒,所以在处理时需要打包两层并使用扎带层层扎紧,统一存放,等待转运车清运。

消杀工作则更为重要,消毒雾化器约有25公斤重,背在身上负重难行,只能弯腰进行消杀。从清晨到黄昏,从深夜到凌晨,已经不记得穿过这5栋楼的走廊多少次,不记得收取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多少次,不记得防护服里衣服和头发湿了多少次。每天要将所有物资搬到各个楼层,再送到每层的各个房间。隔离人数高达200人,工作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但我从不抱怨,尽最大努力服务和照顾好每一位隔离人员,保障他们在隔离点的生活和安全。

在这个非常时期,尽管每次从污染区出来,都被防护服闷到大汗淋漓,却会苦中作乐。极度疲倦时,几个人相互搀扶着鼓励打气、讲讲笑话,短暂的休息后互相拍拍肩膀,继续忙碌。回到房间后,脱掉已被汗水湿透的工作服,我们立即进行自身清洁和消毒。虽然每一次吃饭都错过饭点,几乎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但这段日子,却也是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时光。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我为帮助了他人而开心,为自己付出的汗水而骄傲,更为承担的任务而自豪。

一日三餐,把饭菜从一楼提到每个楼层,再摆到每个房间门口,再下一栋楼,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面屏,提着沉重的饭菜,上下楼都会让人感到窒息、衣服全部湿透。每次从污染区出来,耳朵都会被口罩勒的生疼,脸上全是勒痕,手指也被汗水浸泡到肿胀,但这都不算什么,一想到自己的这些小小牺牲可以换来这么多人的安稳与健康,就觉得些都是值得的。

胡杨小镇隔离点,有老人和儿童,各个房间隔离人员的饭量需求也各不相同。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先在每个楼层口贴上本楼层所需要的正常餐数量和特殊餐数量,又在每个房间门口贴上所需饭菜数量以及特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出差错,给予隔离人员家一样的关怀。

盼望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盼望病毒逝去的那一刻,可以张开双臂,迎接春天的明媚,抚摸新枝头的鹅黄柳绿,倾听老树上的莺歌燕语……

冬已至,春可期,唯愿,家乡无恙,人间皆安。



侯帅


当冷峭凛冽的寒风拨动冰冷的琴弦,当万里长空的层云凝视北国的暮雪千山,我们体会到了冬日如约而至,在这特殊的冬天里,我们自愿成为“逆行者”,只因我们的初心让我们毫无畏惧,使命让我们负重前行,情愿以单薄之衣作铠甲,一往无前。

11月1日抵达额济纳旗后,简单的收拾行装后,还未来得及休整便接到紧急集合投入战斗的命令,面对未知的任务,我和我的战友被派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熟悉的战场,熟悉的流程,不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更艰苦的场所。

到达隔离点后,跟大家简单的熟悉了一下便投入到了工作,主要负责环境消杀、生活物资的发放等工作,简单重复的工作需要我们每时每刻保持紧张的状态,容不得我们出现半点差错,需要我们做好全面的防护。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坚信在国家的力量、人民的信仰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待春暖花开时,轻依时光深处,惟愿人间安暖,山河无恙!




信息来源:示范区驰援额济纳旗志愿服务队通讯组
首页>阿拉善抗疫进行时
援额日记⑬|我虽逆行 但非独行

袁青年



10月18日一夜之间无情的病魔肆虐而来,仿佛一场噩梦,彻底打乱了每个人内心的安宁,从没有想到疫情会离我们如此近。

10月29日,当接到招募驰援额济纳旗志愿者的通知,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下班之后和两地分居的妻子打电话,想到家中一个多月的二宝,平时也不在妻子孩子身边,一时间却不知怎么告诉妻子这个消息。妻子看出了我的担忧,便主动问我:“是不是想参加驰援额济纳志愿者行动?如果你想去,我全力支持,你只管报名去就行。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两个女儿我和爸妈能照顾好,去了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我顿时放下了心理包袱。

11月1日6:30,当我站在志愿者队伍中,看到鲜红的党旗,喊着响亮的口号,我的内心无比振奋、无比坚定。从来没有来过额济纳的我,第一次踏入这座大漠小城,却没有看到脑海中的景象,看着冷清的马路、看着被封的路口、看着小区门口卡点人员认真工作的样子,不由得心疼……

抵达额济纳旗我们顾不上休整,第一时间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起初的几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隔离点搭建帐篷,无论白天晚上、无论刮风下雪,指挥部什么时间下达命令,我们就什么时间奔赴一线,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虽然大家疲惫不堪,但走上“战场”的我们依旧干劲十足,大家群策群力、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组装流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流水线”搭建模式,被指挥部称为最专业的搭帐篷队伍。连日来,我们完成了14个隔离点27顶帐篷的搭建任务。

11月5日晚,我接到紧急派令,迅速收拾好行李来到了额济纳旗胡杨小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胡杨小镇隔离点共隔离200名密接人员,共五栋楼,是额济纳隔离人数最多,工作环境最复杂的隔离点。

我的工作,是进入污染区为隔离人员做好服务。这个工作不能有任何疏忽,不容有丝毫大意,更不能有丁点疏漏,否则,造成的严重后果将无法弥补。每天,我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带着面屏,为隔离人员送一日三餐、紧急物品和生活用品。收取垃圾时,因为污染区产生的废弃物有可能携带病毒,所以在处理时需要打包两层并使用扎带层层扎紧,统一存放,等待转运车清运。

消杀工作则更为重要,消毒雾化器约有25公斤重,背在身上负重难行,只能弯腰进行消杀。从清晨到黄昏,从深夜到凌晨,已经不记得穿过这5栋楼的走廊多少次,不记得收取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多少次,不记得防护服里衣服和头发湿了多少次。每天要将所有物资搬到各个楼层,再送到每层的各个房间。隔离人数高达200人,工作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但我从不抱怨,尽最大努力服务和照顾好每一位隔离人员,保障他们在隔离点的生活和安全。

在这个非常时期,尽管每次从污染区出来,都被防护服闷到大汗淋漓,却会苦中作乐。极度疲倦时,几个人相互搀扶着鼓励打气、讲讲笑话,短暂的休息后互相拍拍肩膀,继续忙碌。回到房间后,脱掉已被汗水湿透的工作服,我们立即进行自身清洁和消毒。虽然每一次吃饭都错过饭点,几乎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但这段日子,却也是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时光。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我为帮助了他人而开心,为自己付出的汗水而骄傲,更为承担的任务而自豪。

一日三餐,把饭菜从一楼提到每个楼层,再摆到每个房间门口,再下一栋楼,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面屏,提着沉重的饭菜,上下楼都会让人感到窒息、衣服全部湿透。每次从污染区出来,耳朵都会被口罩勒的生疼,脸上全是勒痕,手指也被汗水浸泡到肿胀,但这都不算什么,一想到自己的这些小小牺牲可以换来这么多人的安稳与健康,就觉得些都是值得的。

胡杨小镇隔离点,有老人和儿童,各个房间隔离人员的饭量需求也各不相同。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先在每个楼层口贴上本楼层所需要的正常餐数量和特殊餐数量,又在每个房间门口贴上所需饭菜数量以及特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出差错,给予隔离人员家一样的关怀。

盼望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盼望病毒逝去的那一刻,可以张开双臂,迎接春天的明媚,抚摸新枝头的鹅黄柳绿,倾听老树上的莺歌燕语……

冬已至,春可期,唯愿,家乡无恙,人间皆安。



侯帅


当冷峭凛冽的寒风拨动冰冷的琴弦,当万里长空的层云凝视北国的暮雪千山,我们体会到了冬日如约而至,在这特殊的冬天里,我们自愿成为“逆行者”,只因我们的初心让我们毫无畏惧,使命让我们负重前行,情愿以单薄之衣作铠甲,一往无前。

11月1日抵达额济纳旗后,简单的收拾行装后,还未来得及休整便接到紧急集合投入战斗的命令,面对未知的任务,我和我的战友被派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熟悉的战场,熟悉的流程,不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更艰苦的场所。

到达隔离点后,跟大家简单的熟悉了一下便投入到了工作,主要负责环境消杀、生活物资的发放等工作,简单重复的工作需要我们每时每刻保持紧张的状态,容不得我们出现半点差错,需要我们做好全面的防护。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坚信在国家的力量、人民的信仰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待春暖花开时,轻依时光深处,惟愿人间安暖,山河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