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额日记③|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 发布日期:2021-11-10 09:34
- 浏览次数:
- 朗读
10月下旬,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额济纳,作为土生土长的额济纳人,我的心被那日益增长的数字一次次揪起,因为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那里,有我挚爱的亲人,有我年少时的伙伴,有我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眼看着盟内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驰援我的家乡,我的心情越发焦急和复杂,迫切地想成为其中一员驰援家乡。
11月1日,我如愿成为示范区驰援额济纳旗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经过近800公里的跋涉,我终于又踏上了故土。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到这个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街道依然还是熟悉的街道,但街道上的萧条让我感到这座小城真的病了。
我们顾不上休整,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当中。11月2日凌晨00:30,原本因为一天的车程熟睡的我,被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下楼紧急集合……”的声音,急匆匆穿戴好下楼,才知道我们是接到命令去隔离点搭建帐篷。额济纳的深秋寒意料峭,虽然大家舟车劳顿,但走上“战场”的我们依旧干劲十足,大家群策群力、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组装流程,凌晨5:00,我们圆满的完成了3个隔离点的帐篷搭建工作,首战告捷!
接下来的日子,队伍中不断有“战友”被分配到隔离点开展工作,我的内心不免有些焦急,我们除了日常搭建帐篷外,我和另外3个“战友”共同承担起抗疫一线信息撰写的任务。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信仰的力量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无论是身处哪个岗位,我们都是为抗疫胜利而来的志愿者,宣传亦是战斗力。截至目前,通过示范区融媒体平台发布支援额济纳、疫情防控等各类自采稿件24篇,协助制作融媒体产品6个,阿拉善新闻、阿拉善日报发稿3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不光展示了我们的风采,更增添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冬至节气尚未到,但冬的寒意却早早来了。不期而至的降雪和寒潮,为额济纳的疫情防控工作平添了许多新的困难。气温的骤降,给坚守在隔离点的“战友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每天都有大量工作信息和照片从防控一线传回,我在梳理信息的同时,心里那股子与“战友”在一线并肩战斗的劲头又冒了出来,尤其是看到亲人微信群中说有亲人确诊的消息,这让我更加的坐不住,点滴之水也是力量,我要去隔离点,在隔离点也一样可以开展宣传工作。决心已定,经过申请,我被调配到黑城景区隔离点工作,这里也是额济纳设立的隔离点中唯一一个由我们管理的隔离点,志愿者每天的主要工作是保障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三餐的配送、环境的消杀、物资的配发、协助隔离点点长处理日常事务等。黑城距离中心城镇远,基础条件差,管理对象复杂,但这里有我的7个“战友”,还有很多义无反顾前来支援额济纳的医护人员,我们并肩战斗,眼前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格外舒服,这里,还是那个我熟悉的额济纳,她正以胡杨般不屈的意志、骆驼般坚韧的品格迅速从疫情带来的“阴霾”中复苏。虽然与家人在同一个地方,家门近在咫尺,但我们的队伍是一个集体,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并且额济纳本地居民足不出户的居家抗疫措施还未解除,我和家人们还不能相聚,但我深知,守护了大家的平安,我们才能拥有小家的安宁,所以,每次路过家人居住的小区时,我也只能深深地望上几眼,心中默默地祈祷他们平安健康。
“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有着英雄胡杨的英雄城市额济纳,从“万里东归”到“三易旗府”,无不彰显出额济纳旗各族儿女的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就一定可以战胜疫情,让这片经历过磨砺的土地春暖花开,欣欣向荣。
加油,额济纳!
信息来源:示范区驰援额济纳旗志愿服务队通讯组援额日记③|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发布时间:2021-11-10 09:34
- 来源:示范区驰援额济纳旗志愿服务队通讯组
10月下旬,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额济纳,作为土生土长的额济纳人,我的心被那日益增长的数字一次次揪起,因为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那里,有我挚爱的亲人,有我年少时的伙伴,有我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眼看着盟内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驰援我的家乡,我的心情越发焦急和复杂,迫切地想成为其中一员驰援家乡。
11月1日,我如愿成为示范区驰援额济纳旗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经过近800公里的跋涉,我终于又踏上了故土。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到这个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街道依然还是熟悉的街道,但街道上的萧条让我感到这座小城真的病了。
我们顾不上休整,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当中。11月2日凌晨00:30,原本因为一天的车程熟睡的我,被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下楼紧急集合……”的声音,急匆匆穿戴好下楼,才知道我们是接到命令去隔离点搭建帐篷。额济纳的深秋寒意料峭,虽然大家舟车劳顿,但走上“战场”的我们依旧干劲十足,大家群策群力、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组装流程,凌晨5:00,我们圆满的完成了3个隔离点的帐篷搭建工作,首战告捷!
接下来的日子,队伍中不断有“战友”被分配到隔离点开展工作,我的内心不免有些焦急,我们除了日常搭建帐篷外,我和另外3个“战友”共同承担起抗疫一线信息撰写的任务。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信仰的力量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无论是身处哪个岗位,我们都是为抗疫胜利而来的志愿者,宣传亦是战斗力。截至目前,通过示范区融媒体平台发布支援额济纳、疫情防控等各类自采稿件24篇,协助制作融媒体产品6个,阿拉善新闻、阿拉善日报发稿3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不光展示了我们的风采,更增添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冬至节气尚未到,但冬的寒意却早早来了。不期而至的降雪和寒潮,为额济纳的疫情防控工作平添了许多新的困难。气温的骤降,给坚守在隔离点的“战友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每天都有大量工作信息和照片从防控一线传回,我在梳理信息的同时,心里那股子与“战友”在一线并肩战斗的劲头又冒了出来,尤其是看到亲人微信群中说有亲人确诊的消息,这让我更加的坐不住,点滴之水也是力量,我要去隔离点,在隔离点也一样可以开展宣传工作。决心已定,经过申请,我被调配到黑城景区隔离点工作,这里也是额济纳设立的隔离点中唯一一个由我们管理的隔离点,志愿者每天的主要工作是保障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三餐的配送、环境的消杀、物资的配发、协助隔离点点长处理日常事务等。黑城距离中心城镇远,基础条件差,管理对象复杂,但这里有我的7个“战友”,还有很多义无反顾前来支援额济纳的医护人员,我们并肩战斗,眼前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格外舒服,这里,还是那个我熟悉的额济纳,她正以胡杨般不屈的意志、骆驼般坚韧的品格迅速从疫情带来的“阴霾”中复苏。虽然与家人在同一个地方,家门近在咫尺,但我们的队伍是一个集体,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并且额济纳本地居民足不出户的居家抗疫措施还未解除,我和家人们还不能相聚,但我深知,守护了大家的平安,我们才能拥有小家的安宁,所以,每次路过家人居住的小区时,我也只能深深地望上几眼,心中默默地祈祷他们平安健康。
“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有着英雄胡杨的英雄城市额济纳,从“万里东归”到“三易旗府”,无不彰显出额济纳旗各族儿女的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就一定可以战胜疫情,让这片经历过磨砺的土地春暖花开,欣欣向荣。
加油,额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