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双语服务小窗口架起蒙汉沟通连心桥
- 发布日期:2020-09-16 16:38
- 浏览次数:
- 朗读
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办理个人业务时存在沟通难的问题,积极推行“蒙汉双语”服务,全面开展“双语接待”、“双语受理”、“双语咨询”等,畅通蒙古族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拉近与蒙古族群众的距离,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走进人力资源和医疗保障局一楼服务大厅,少数民族群众正在“蒙汉双语”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交流着。窗口工作人员微笑着用流利的蒙古语向办事群众解答问题,在短时间内就解决了办事群众的需求。人力资源和医疗保障局通过开设“蒙汉双语”窗口,为少数民族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解决了蒙古族群众“听不懂”、“不会写”等难题,让办事群众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有温度”的服务,自设立以来,也是深受广大办事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乌兰呼都格嘎查牧民吉吉德玛说:“以前有些汉字看不懂、不明白这个窗口是干什么用的,自从有了汉语和蒙古语的窗口以后,我们来办事的时候会特别容易,感觉特别的贴心,特别亲切。”
在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开发区创建过程中,开发区积极丰富创建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将现代化集成服务和蒙元文化元素融为一体,凸显民族特色,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蒙汉双语”服务窗口,安排懂业务、会蒙古语的工作人员到窗口服务,提供“双语接待”、“双语受理”、“双语咨询”、“绿色通道”等服务,蒙古族群众可以在此办理各项业务,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切实解决了蒙古族群众办事因语言不通、政策不明、资料不全、沟通不畅等障碍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蒙古族群众满意度。
人力资源和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雪莲说:“我们开发区蒙古族人口较多,办事群众有时出现沟通难的问题,增设蒙汉双语窗口,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办事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有温度的服务。”
为进一步维护和巩固和谐民族关系,深化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开发区还组织机关工作人员从最简单的“您好”“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等常用语学起,做好蒙汉双语人才培育工作,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满意的窗口,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编辑:杨欢 李雅蓉信息来源:腾格里开发区融媒体中心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双语服务小窗口架起蒙汉沟通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0-09-16 16:38
- 来源:腾格里开发区融媒体中心
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办理个人业务时存在沟通难的问题,积极推行“蒙汉双语”服务,全面开展“双语接待”、“双语受理”、“双语咨询”等,畅通蒙古族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拉近与蒙古族群众的距离,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走进人力资源和医疗保障局一楼服务大厅,少数民族群众正在“蒙汉双语”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交流着。窗口工作人员微笑着用流利的蒙古语向办事群众解答问题,在短时间内就解决了办事群众的需求。人力资源和医疗保障局通过开设“蒙汉双语”窗口,为少数民族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解决了蒙古族群众“听不懂”、“不会写”等难题,让办事群众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有温度”的服务,自设立以来,也是深受广大办事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乌兰呼都格嘎查牧民吉吉德玛说:“以前有些汉字看不懂、不明白这个窗口是干什么用的,自从有了汉语和蒙古语的窗口以后,我们来办事的时候会特别容易,感觉特别的贴心,特别亲切。”
在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开发区创建过程中,开发区积极丰富创建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将现代化集成服务和蒙元文化元素融为一体,凸显民族特色,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蒙汉双语”服务窗口,安排懂业务、会蒙古语的工作人员到窗口服务,提供“双语接待”、“双语受理”、“双语咨询”、“绿色通道”等服务,蒙古族群众可以在此办理各项业务,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切实解决了蒙古族群众办事因语言不通、政策不明、资料不全、沟通不畅等障碍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蒙古族群众满意度。
人力资源和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雪莲说:“我们开发区蒙古族人口较多,办事群众有时出现沟通难的问题,增设蒙汉双语窗口,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办事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有温度的服务。”
为进一步维护和巩固和谐民族关系,深化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开发区还组织机关工作人员从最简单的“您好”“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等常用语学起,做好蒙汉双语人才培育工作,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满意的窗口,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