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教体系统“四个注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 发布日期:2020-04-07 10:07
- 浏览次数:
- 朗读
阿拉善盟共有中小学校37所,其中,蒙语授课中小学学校7所(小学2所、中学5所);共有中小学校教师3152名,其中,蒙语授课教师606名;中小学校学生27066名,其中,蒙语授课学生共2765名。阿拉善盟教体局积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四个注重,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注重民族团结工作实效,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一是提高认识。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将此项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细化分工。结合职能实际研究印发《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进一步细化了各项目标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三是加强督查。将创建工作列入对局属各学校、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年终考核评优等重要指标,加大督查力度,形成了重实际、求实效的工作导向。
注重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学校办学水平。一是持续推进“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印发《阿拉善盟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阿署发[2018]25号),大力保障民族学校办学水平,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二是全面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及自治区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共计1584万元,用于改善全盟7所民族中小学改善民族语言授课特色教育和教学设备购置等软硬件,启动实施了盟级重点项目—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改扩建工程。民族学校在全盟率先实现了校舍、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装备标准化。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3年以来盟教体局通过考录和“绿色通道”等方式引进优质高校毕业生101人,其中,蒙古语授课教师26人,占比25.7%。同时,实施民族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普通话、蒙古语标准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教学技能训练,每年培训蒙语授课教师300余人次。
注重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一是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依托《内蒙古历史与文化》《民族团结》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和德育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想。二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盟各中小学校开展“我和祖国共奋进 唱响新时代团结之歌”“爱祖国·诵经典·做新人”“校园那达慕”等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19年成功举办了巴彦浩特地区万名学生“爱祖国、担大任、做新人”庆“六一”大型展演活动,培养各族学生亲如一家、风雨同舟的意识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学校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师生同唱《我和我的祖国》视频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三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及校园安防大检查。全盟各级各类学校视频监控实现重点部位100%覆盖,2019年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次数达200余次,整改隐患137项。
注重弘扬民族文化,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根基。一是创新载体,大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连续15年举办全盟蒙授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活动“校园那达慕”比赛,连续举办4届民族中小学“蒙古语听写大赛”,依托“游牧文化教育体验基地”“校外游牧文化实践基地”等深入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实际开展蒙古象棋、长调民歌、沙力博尔摔跤等民族民俗传承课程及教育体育活动。二是拓宽渠道,丰富校园民族文化。投资400余万元启动实施“校园文化体育提升工程”,为所有民族学校配备了民族乐器,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建立了全盟首支学生民族器乐团。三是完善机制,努力培养民族特色体育后备人才。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内容,在全盟建设了包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的10所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升民族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创建办阿拉善盟教体系统“四个注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发布时间:2020-04-07 10:07
- 来源:阿拉善盟创建办
阿拉善盟共有中小学校37所,其中,蒙语授课中小学学校7所(小学2所、中学5所);共有中小学校教师3152名,其中,蒙语授课教师606名;中小学校学生27066名,其中,蒙语授课学生共2765名。阿拉善盟教体局积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四个注重,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注重民族团结工作实效,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一是提高认识。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将此项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细化分工。结合职能实际研究印发《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进一步细化了各项目标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三是加强督查。将创建工作列入对局属各学校、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年终考核评优等重要指标,加大督查力度,形成了重实际、求实效的工作导向。
注重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学校办学水平。一是持续推进“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印发《阿拉善盟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阿署发[2018]25号),大力保障民族学校办学水平,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二是全面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及自治区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共计1584万元,用于改善全盟7所民族中小学改善民族语言授课特色教育和教学设备购置等软硬件,启动实施了盟级重点项目—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改扩建工程。民族学校在全盟率先实现了校舍、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装备标准化。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3年以来盟教体局通过考录和“绿色通道”等方式引进优质高校毕业生101人,其中,蒙古语授课教师26人,占比25.7%。同时,实施民族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普通话、蒙古语标准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教学技能训练,每年培训蒙语授课教师300余人次。
注重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一是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依托《内蒙古历史与文化》《民族团结》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和德育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想。二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盟各中小学校开展“我和祖国共奋进 唱响新时代团结之歌”“爱祖国·诵经典·做新人”“校园那达慕”等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19年成功举办了巴彦浩特地区万名学生“爱祖国、担大任、做新人”庆“六一”大型展演活动,培养各族学生亲如一家、风雨同舟的意识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学校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师生同唱《我和我的祖国》视频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三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及校园安防大检查。全盟各级各类学校视频监控实现重点部位100%覆盖,2019年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次数达200余次,整改隐患137项。
注重弘扬民族文化,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根基。一是创新载体,大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连续15年举办全盟蒙授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活动“校园那达慕”比赛,连续举办4届民族中小学“蒙古语听写大赛”,依托“游牧文化教育体验基地”“校外游牧文化实践基地”等深入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实际开展蒙古象棋、长调民歌、沙力博尔摔跤等民族民俗传承课程及教育体育活动。二是拓宽渠道,丰富校园民族文化。投资400余万元启动实施“校园文化体育提升工程”,为所有民族学校配备了民族乐器,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建立了全盟首支学生民族器乐团。三是完善机制,努力培养民族特色体育后备人才。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内容,在全盟建设了包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的10所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升民族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