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学生守望相助 共建团结进步校园
- 发布日期:2020-04-22 16:26
- 浏览次数:
- 朗读
阿拉善孪井滩学校,是我盟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蒙汉合校,校园占地面积6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2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461人,其中蒙文教学班8个,占学校班级的29%。,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汉族41人,蒙古族58人,回族2人。学校立足于蒙汉合校的优势,秉承“互助、幸福、和谐”的办学理念,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乡村少年宫”等活动为载体,在全校各族师生中开展“四个一同”、“六个教育”系列活动,校园文化中逐渐形成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浇灌下,让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开遍校园每个角落。
一、加强组织,营造氛围
一是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创建民族先进集体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创建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并召开全校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建立机制。学校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度,确定学校民族团结先进学校创建工作的工作思路,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到学校总体工作中,纳入到部门考核工作中。三是宣传引导。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日常宣传教育全过程,利用“开学第一课”、“升国旗”、“民族团结教育国旗下讲话”、“民族团结”征文、“蒙语赞词”比赛等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扎入各族青少年心中。
二、 细处着手,抓住重点
一是抓政治理论学习。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支部学习、每周例会、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教职工表现出了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暖昧、行动不动摇、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的态度,形成了争做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先锋模范的共识。二是抓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立足蒙汉合校的优势,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同时学校还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乡村少年宫”等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广泛开展蒙汉师生“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曲舞”、“同画一幅画”、“同参加一项竟技”系列活动,在校园文化中自然形成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三是抓主题活动开展。为了尽快使少数民族师生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要求,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民族团结为重点内容的“六教育”活动、蒙汉师生手拉手大结对活动、“学英雄,见行动”关心身边的民族同学活动等,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 突出主题,彰显特色
一是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学校组织开展党员教师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党员教师与少数民族教师结对、汉语班级与少数民族班级结对、汉语班团员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活动。活动中学校将蒙汉教师安排在同一个教研组,办公室里蒙汉教师相互学习,为教学相互切磋,为难题相互争论,达到了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所有在校就读蒙文学生,在享受零收费的基础上享受民族学生助学金和民族学生生活补贴,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落实到了实处。二是开展蒙汉双语教学。学校制定了“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双语”教师考核细则和教学质量标准,建立了“双语”教师师资档案,并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双语”教育教学。全校所有少数民族班级全都实现了“双语”教学。为推进“双语”学习,学校还开展“双语”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双语”教师讲课赛、“双语”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通过活动,蒙汉师生之间加强了交流,增进了了解,彰显了民族团结。三是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先后与阿左旗实验蒙校、阿盟二中开展帮扶共建活动,签定共建帮扶协议,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到结对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探讨管理措施,不断加强骨干力量队伍建设。同时,开展送教下乡,深入课堂听课,讲示范课,与结对学校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共同研究施教方案,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加强了城乡学校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
阿拉善孪井滩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腾格里开发区创建办各族学生守望相助 共建团结进步校园- 发布时间:2020-04-22 16:26
- 来源:腾格里开发区创建办
阿拉善孪井滩学校,是我盟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蒙汉合校,校园占地面积6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2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461人,其中蒙文教学班8个,占学校班级的29%。,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汉族41人,蒙古族58人,回族2人。学校立足于蒙汉合校的优势,秉承“互助、幸福、和谐”的办学理念,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乡村少年宫”等活动为载体,在全校各族师生中开展“四个一同”、“六个教育”系列活动,校园文化中逐渐形成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浇灌下,让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开遍校园每个角落。
一、加强组织,营造氛围
一是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创建民族先进集体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创建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并召开全校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建立机制。学校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度,确定学校民族团结先进学校创建工作的工作思路,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到学校总体工作中,纳入到部门考核工作中。三是宣传引导。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日常宣传教育全过程,利用“开学第一课”、“升国旗”、“民族团结教育国旗下讲话”、“民族团结”征文、“蒙语赞词”比赛等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扎入各族青少年心中。
二、 细处着手,抓住重点
一是抓政治理论学习。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支部学习、每周例会、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教职工表现出了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暖昧、行动不动摇、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的态度,形成了争做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先锋模范的共识。二是抓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立足蒙汉合校的优势,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同时学校还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乡村少年宫”等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广泛开展蒙汉师生“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曲舞”、“同画一幅画”、“同参加一项竟技”系列活动,在校园文化中自然形成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三是抓主题活动开展。为了尽快使少数民族师生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要求,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民族团结为重点内容的“六教育”活动、蒙汉师生手拉手大结对活动、“学英雄,见行动”关心身边的民族同学活动等,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 突出主题,彰显特色
一是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学校组织开展党员教师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党员教师与少数民族教师结对、汉语班级与少数民族班级结对、汉语班团员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活动。活动中学校将蒙汉教师安排在同一个教研组,办公室里蒙汉教师相互学习,为教学相互切磋,为难题相互争论,达到了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所有在校就读蒙文学生,在享受零收费的基础上享受民族学生助学金和民族学生生活补贴,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落实到了实处。二是开展蒙汉双语教学。学校制定了“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双语”教师考核细则和教学质量标准,建立了“双语”教师师资档案,并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双语”教育教学。全校所有少数民族班级全都实现了“双语”教学。为推进“双语”学习,学校还开展“双语”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双语”教师讲课赛、“双语”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通过活动,蒙汉师生之间加强了交流,增进了了解,彰显了民族团结。三是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先后与阿左旗实验蒙校、阿盟二中开展帮扶共建活动,签定共建帮扶协议,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到结对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探讨管理措施,不断加强骨干力量队伍建设。同时,开展送教下乡,深入课堂听课,讲示范课,与结对学校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共同研究施教方案,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加强了城乡学校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
阿拉善孪井滩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