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52900000000002/2020-02779 | 发布机构: | 阿拉善盟教育体育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提案 |
发文字号: | 成文时间: | 2020-10-15 | |
公文时效: |
阿拉善盟教育体育局对政协阿拉善盟第九届三次全体会议第025号和029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日期:2020-10-15 17:46
- 浏览次数:
曹春花、王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在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关于在中小学开设红色教育课程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采取了多项措施,扎实推进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一、发挥制度引领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化全盟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阿盟教体局在制定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等德育工作指导性文件时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安排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度融合。
二、发挥活动育人作用。全盟各中小学利用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等,通过开学、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班团队会等形式,开展了 “爱祖国担大任做新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国旗下成长”等系列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感性到理想、从自在到自为,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同时,各中小学利用清明、“七一”、国庆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祭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等革命传统教育,传递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
三、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全盟各中小学建立了以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程为主、语文课和历史课为重、其他学科为辅的育德机制,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设计内容,优化课程方法,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四、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全盟各中小学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展览馆及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资源,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各中小学鼓励家长利用暑假带领孩子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参加红色旅行,观看红色书籍和电影,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缅怀先烈,提升民族自信,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
今后,为进一步加强我盟中小学校爱国教育工作,将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推动中小学深入开展“国旗下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活动,加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和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是进一步发挥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督促各中小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实效,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举全校之力,将爱国主义思想深植学生心中。同时,鼓励各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与地域经济、文化背景相融合、相适应的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家庭协同机制。指导各中小学进一步发挥家长在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中的作用,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协同教育机制,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竖起第一道防线。
感谢您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及红色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承办人:通古乐格 联系电话:0483-833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