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阿拉善要闻

我盟发现多处文物遗址

阿拉善驼峰文物(长城)保护队队员日前在对多处文物遗址点进行踏查时,发现两处长方形石围墓葬群和库仁淖如障址、浩贝如岩画。据悉,该形态墓葬群在我盟境内尚属首次发现。

两处长方形石围墓葬群分别是浩贝如墓葬群和阿门乌苏墓葬群。浩贝如墓葬群位于阿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境内,依山分布,规格齐整,每个墓葬占地约8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在墓葬群地表还发现了多个压腰形磨制石器和少量夹砂红陶片、砍砸器等文物遗存。阿门乌苏墓葬群位于距离浩贝如墓葬群约6公里的高山深处,其形制、墓葬构造与浩贝如墓葬群统一,压腰形石器随处可见。文物保护人员推测,两处墓葬应属于同一部落的文化现象,具有北方游牧民族墓葬的特点。

据盟文物局局长景学义介绍,阿拉善发现的墓葬群多为汉代土葬墓群,集中在居延和黄河沿线地区,此次发现的这两处草原文化墓葬分布密集、数量多、形制独特,在阿拉善盟尚属首次。“这两处墓葬群的发现,印证了这里曾在一段时间内人类活动频繁,并且有着特殊的丧葬文化,对进一步研究阿拉善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阿拉善游牧民族聚落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景学义说。

库仁淖如障址位于阿左旗乌力吉苏木和原红古尔玉林苏木交界的沙漠地带,障址构成为一障一坞,障长、宽分别约为32米,坞长约30米、宽约50米。文物保护人员在地表发现了大量灰陶片,以及铜箭头、铜纽印、汉五铢等实物,还发现了少量西夏、元时期瓷器碎片。景学义推测这是一处典型的汉代障址,若该推测属实,将填补我盟长城遗址“敖伦布拉格--雅布赖列燧一线间”的断链,研究价值很高。

浩贝如岩画距离浩贝如墓葬群仅有6公里,岩画被刻在峡谷深处的高山玄武岩上,最高一幅人面像岩画距离地面近十米。虽然此处岩画数量较少,但内容丰富、凿刻精美,刻有动物、符号、人面像等内容,属于典型的游牧民族刻画作品。“岩画中的符号与人面像等抽象内容与墓葬群相互印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文化。”景学义说。

下一步,盟文物局将对各遗址点进行更精确的测量、记录和考古作业,对发现的主要文物遗存与上级文物部门进行对接并作进一步研究。


信息来源:阿拉善日报
首页
>要闻动态>阿拉善要闻
我盟发现多处文物遗址

阿拉善驼峰文物(长城)保护队队员日前在对多处文物遗址点进行踏查时,发现两处长方形石围墓葬群和库仁淖如障址、浩贝如岩画。据悉,该形态墓葬群在我盟境内尚属首次发现。

两处长方形石围墓葬群分别是浩贝如墓葬群和阿门乌苏墓葬群。浩贝如墓葬群位于阿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境内,依山分布,规格齐整,每个墓葬占地约8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在墓葬群地表还发现了多个压腰形磨制石器和少量夹砂红陶片、砍砸器等文物遗存。阿门乌苏墓葬群位于距离浩贝如墓葬群约6公里的高山深处,其形制、墓葬构造与浩贝如墓葬群统一,压腰形石器随处可见。文物保护人员推测,两处墓葬应属于同一部落的文化现象,具有北方游牧民族墓葬的特点。

据盟文物局局长景学义介绍,阿拉善发现的墓葬群多为汉代土葬墓群,集中在居延和黄河沿线地区,此次发现的这两处草原文化墓葬分布密集、数量多、形制独特,在阿拉善盟尚属首次。“这两处墓葬群的发现,印证了这里曾在一段时间内人类活动频繁,并且有着特殊的丧葬文化,对进一步研究阿拉善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阿拉善游牧民族聚落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景学义说。

库仁淖如障址位于阿左旗乌力吉苏木和原红古尔玉林苏木交界的沙漠地带,障址构成为一障一坞,障长、宽分别约为32米,坞长约30米、宽约50米。文物保护人员在地表发现了大量灰陶片,以及铜箭头、铜纽印、汉五铢等实物,还发现了少量西夏、元时期瓷器碎片。景学义推测这是一处典型的汉代障址,若该推测属实,将填补我盟长城遗址“敖伦布拉格--雅布赖列燧一线间”的断链,研究价值很高。

浩贝如岩画距离浩贝如墓葬群仅有6公里,岩画被刻在峡谷深处的高山玄武岩上,最高一幅人面像岩画距离地面近十米。虽然此处岩画数量较少,但内容丰富、凿刻精美,刻有动物、符号、人面像等内容,属于典型的游牧民族刻画作品。“岩画中的符号与人面像等抽象内容与墓葬群相互印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文化。”景学义说。

下一步,盟文物局将对各遗址点进行更精确的测量、记录和考古作业,对发现的主要文物遗存与上级文物部门进行对接并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