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盟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的督查报告
- 发布日期:2017-06-28 15:52
- 浏览次数:
近日,盟行署督查室对全盟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盟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资源状况。一是风能资源丰富。阿拉善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属高空西风环流区,风能资源稳定可靠,每年变化不大,适合发展风力发电产业。据初步估算全盟风能储量约2.1亿千瓦,占自治区风能储量的五分之一。年平均风速3.65米/秒,风速在3.0—6.0米/秒之间累积时数平均4749小时,大于6.0米/秒的风速累积时数平均1620小时。二是太阳能资源富集。阿拉善盟是自治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能资源储量约6.94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量约6亿千瓦。年日照时数大于3000小时,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150-165千卡/平方厘米,直接反映在年日照平均值上,南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3000小时,北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3400小时,是建设大型和超大型光伏、光热发电场的理想地区之一。三是地域面积辽阔,区位优势明显。阿拉善盟土地类型基本以沙漠、荒漠草原、戈壁为主,未利用土地面积占阿拉善盟国土面积的45%,约为12万平方公里,且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连片开发,可满足10亿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建设用地。同时,我盟位于我国三北风、光资源丰富区的中间地段,与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直线距离约900公里,处于直流特高压经济合理输送范围内。加之,与蒙古国接壤,同宁夏、甘肃等多个城市毗邻,从区域经济合作看,可以共同建设外送通道与周边地区进行电力外送,从国际产能合作看,可利用境外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风光火打捆外送。
(二)风、光电产业发展情况。截止2016年底,阿拉善盟已建成可再生能源装机106.56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45.06万千瓦(其中接宁夏电网22万千瓦),占全区的1.76%(全区风电装机2556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62.5万千瓦,占全区的9.83%(全区光伏装机636万千瓦);全盟风电发电量4.5亿千瓦时(仅指接蒙西网),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51小时,光伏发电量8.6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376小时。2017年我盟新建、续建新能源重点项目4项,预计投资26.6亿元,截至5月末已完成投资6.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3.1%。
(三)电网及电源点建设情况。近年来,我盟电网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建成以22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网架、110千伏和35千伏线路为支架的电网结构。目前,建有500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为2×750兆伏安;220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1台,总变电容量159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7座,主变26台,总变电容量821兆伏安。建有220千伏线路13条,全长1016千米,110千伏线路22条,全长1214千米。
(四)新能源电力外输通道建设情况。一是阿拉善—华中(华东)特高压新能源外送通道。编制了《内蒙古阿拉善盟敖伦布拉格±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电源规划报告》,并于2015年11月经自治区能源局上报至国家能源局。目前,根据国家能源局反馈先行落实新能源消纳市场意见,我盟分别与浙江、安徽、湖北等省区进行对接、洽谈,其中湖北省原则同意阿拉善盟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十四五”初期向湖北省输送可再生能源的方案,同时希望将阿拉善盟可再生能源送出及其他资源合作开发上升为两省区层面的战略合作。二是阿拉善—上海庙特高压新能源外送通道。上海庙—山东直流输变电工程现已开工建设,该通道直流换流站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西北,是距离阿拉善盟最近的特高压外送通道。目前,国家能源局关于上海庙—山东直流特高压电力通道可再生能源输送方案尚未出台,我盟正在积极争取指标配额,用于解决盟内200万千瓦风电、50万千瓦光伏的外送问题。
(五)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规划情况。我盟立足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研究编制了《阿拉善盟新能源基地“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规划设计到2020年,基本建成新增装机规模2260万千瓦的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电源输送基地涵盖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分别新增新能源装机1760万千瓦、光热装机300万千瓦、光伏装机200万千瓦,最终实现三盟市新能源产业协同互补共赢的发展局面。目前,阿拉善盟风光热综合新能源基地已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六)新能源开发管理与区域合作情况。一是进一步规范我盟风光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制定下发《阿拉善盟风光资源开发建设指导意见》,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扶持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维护为一体的高端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对规模小、技术落后、单一开发风光资源的项目,不再签约引进。二是加大与周边地区的能源、电力、输送通道等方面的合作力度,鼓励风光火电项目打捆式发展。目前,我盟与宁夏、甘肃等地区就合作开发新能源产业已达成初步意向,将共同建设蒙宁5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园区和蒙甘河西走廊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电网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网间交换能力明显不足。我盟地域辽阔,虽然近年来电网建设有所加强,但与电力需求与外送仍有较大差距。负荷分布分散,目前我盟以吉兰泰50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仅通过单回链式220千伏线路向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供电,长达720公里的220千伏主网架横跨阿拉善盟东西区域,变电站间输电线路均在100公里以上,电网接纳能力有限,地区电压波动较大,供电可靠性较低,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之,我盟电力外输通道建设严重滞后,且周边甘肃、宁夏等地区自身电力外送能力趋于饱和,新能源输送与消纳瓶颈尚未破解。
二是新能源上网发电建设指标短缺,2014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项目实行规模化管理,由于受开发规模的限制,短期内无法解决新能源项目建设指标问题。
三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建议对策
一是上海庙—山东±800千伏直流特高压通道中,可再生能源输送电量占总输送电量比例不低于30%,按此测算,需要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为400万千瓦。阿拉善盟—上海庙特高压汇流站直线距离约为200公里,在500千伏超高压线路合理输送距离范围内。目前,国家能源局对上海庙可再生能源分配方案还未批复,建议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和领导联系沟通,通过高层推进,努力争取特高压通道配套可再生能源配额指标。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参与阿拉善盟风光热综合新能源基地实施方案的技术研究工作,落实受端电网负荷大小、特性要求及预测、受端电网及电源结构、送端电网调峰能力,联网运行状态等,并进一步深入开展地区资源测风、测光工作,从而编制完成更加精准、可靠、实施性较强的实施方案报送国家批准,并获取蒙西电网支持,给予特高压调峰保证,使高比例特高压外送可再生能源尽快落地实施。
三是新能源风光发电领域目前并不缺少资金、技术,同时由于国家开发规划规模限制,短期内无法解决项目指标问题。因此,建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再引进单一的风光电开发企业。同时,建议不再引进普通的风电设备、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可以将项目是否存在行业革新和技术进步等作为影响引进的前置条件。
四是推动阿拉善盟风光热综合新能源基地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建设,在财政、金融、用地、税费、人才、技术及服务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加大财税政策扶持,构建政策性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新体制。进一步明确光伏、光热项目场区土地使用税等税收计税面积以实际基础占地面积计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有效竞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理顺电价形成机制,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把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完善政府公益性调节性服务,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优化电源和电网布局,加强电网统筹规划,完善电力监管措施和手段,改进监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