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52900000000000/2017-00106 | 发布机构: |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
发文字号: | 成文时间: | 2017-11-02 15:50:00 | |
公文时效: |
2017年阿拉善盟自然灾害评估报告
- 发布日期:2017-11-02 15:50
- 浏览次数:
2017年阿拉善盟自然灾害评估报告
一、全年灾害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盟先后发生风雹、强沙尘暴、地震、干旱和生物灾为主的自然灾害。截止目前,全盟因灾累计受灾人口20967人,紧急转移安置5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154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2560公顷;受灾草场面积达180746公顷,牲畜饮水困难75061头只,因灾死亡牲畜410头只,因灾倒塌房屋21间,严重损坏房屋1011间,一般损坏房屋267间;全盟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25.24万元。
(一)风雹灾
全盟共发生风雹灾情3次,灾害发生时,降水天气过程时间短并伴有冰雹,冰雹直径大,风速大,致使农作物受损严重。共造成4139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027.96公顷,经济损失525.24万元。
(二)沙尘暴
阿拉善盟境内有三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每年3月至8月沙尘暴较多的季节,直接导致农牧民牲畜丢失,农作物返青推迟,大小牲畜食草困难,大大影响了农牧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今年全盟共发生强沙尘暴6次共33天沙尘天气,与历年相比,持续较往年偏多,强度较往年偏大,其中4月15日至21日,全盟出现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此次过程持续共7天,各气象观测站均出现7级以上大风,大部分地区均出现扬沙、沙尘天气,阿拉善左旗北部、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地区出现强沙尘暴;最大风速29.6米/秒,能见度不足50米,风力达8-10级;阵风12级;持续多日的强沙尘暴、风力大、沙尘密集、给广大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经据统计,今年沙尘暴共造成全盟受灾人口达873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733万元。
(三)2017年6月3日地震
2017年6月3日下午18时11分,我盟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北纬37.99度、东经103.56度)发生里氏5.0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VI度区主要位于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尼格图嘎查以南地区,长轴长29公里,短轴为16公里,面积350.7平方公里。
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位于阿左旗南部腾格里沙漠腹地,总面积8070.6平方公里,总人口742户1890人,其中常住户220户510人。此次地震,受灾人口556人,无人员伤亡,群众受灾房屋198户201套房屋。经鉴定其中190户193套房屋为危房(正房24117.8平方米、附属房4383.28平方米);8套房屋可以继续使用。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元。
(四)旱灾
阿拉善盟气候干旱少雨,2017年进入夏季以来全盟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持续时间长,且无有效降雨,8月出现40℃高温近11天;极端最高气温达43.3℃,地表温度达68.9℃,为1981年以来第9个高值年。持续高温造成干旱加剧,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截止目前全盟因灾累计受灾人口42251人,紧急转移安置5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154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2560公顷;受灾草场面积达180746公顷,牲畜饮水困难75061头只,因灾死亡牲畜410头只,因灾倒塌房屋21间,严重损坏房屋1011间,一般损坏房屋267间;全盟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25.24万元。
全盟受灾人口2197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731公顷,受灾草场面积达180746公顷,部分已返青的草场因干旱而干枯;牲畜饮水困难75061头只,因灾死亡牲畜410头只,直接经济损失达1094万元。
(五)生物灾
今年入夏以来,全盟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无雨,气温较往年偏高,出现较为严重旱灾情况,持续的高温酷暑致使草场爆发了大面的蝗虫灾害,给全盟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次灾害已致5047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994.4公顷。草场受灾19991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673余万元。
(六)雪灾
10月9日,我盟受新疆东移强冷空气影响,阿左旗、阿右旗、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乌兰布和示范区、腾格里开发区出现雨转雪天气。经核查此次大雪造成阿左旗部分苏木镇2400公顷农作物和蔬菜受损,受灾人口600户1800人,农作物大面积受损主要是玉米2333.3公顷。66.7公顷大棚蔬菜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
二、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一)2017年6月3日地震救灾工作
2017年6月3日下午18时11分,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北纬37.99度、东经103.56度)发生里氏5.0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主要位于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尼格图嘎查以南地区,长轴长29公里,短轴为16公里,面积350.7平方公里。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地震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民政厅高度重视,6月4日至6日邓月楼厅长、索耀乐副厅长带领救灾处人员亲自赶往灾区现场指导救灾工作,实地勘察受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在救灾现场指挥部就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召开座谈会,要求做好灾情排查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并紧急调拨救灾物资。盟委、行署在第一时间紧急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开展了应急处置。
一是盟旗(区)党政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地震中心,组织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成立了由盟长为总指挥的防震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全面开展防震救灾工作。驻盟军警部队、公安民警、消防官兵视灾情如命令,迅速开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二是救灾工作快速有效开展,在灾区布置了1个集中转移安置点。通过搭建临时救灾帐篷60顶,发放棉被、棉衣、救灾床等方式,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盟民政局在阿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建立了盟救灾物资临时储备点,灾民生活得到了及时妥善安置。救灾期间,自治区民政厅紧急调运拨棉帐篷200顶、棉大衣500件、救灾折叠床500张。盟民政局运往灾区棉帐篷151顶、棉大衣100件、棉被褥500套、折叠床50张、雨衣70件等救灾物资,及时解决了房屋受损严重的农牧民安全住宿。
三是全面开展灾情详查评估。地震当日灾区指挥部组织成立6个灾情核查组连夜进村入户调查核实灾情,建立灾情档案,准确掌握灾区群众受灾情况。盟旗住建及相关部门对因震受损的民房进行了评估鉴定,为灾情统计、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灾后重建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
四是扎实开展灾害隐患排查。在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全力做好余震防范工作的同时,在灾区范围内开展拉网式险情摸排,对因灾造成的隐患,区别不同情况,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着力消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加强饮用水监测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查。
五是加强信息报送和发布工作。各级民政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救灾应急值班制度,加强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的统计、核查和上报,确保重要信息第一时间报送,同时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六是迅速下拨救灾资金。灾后自治区民政厅及时下拨抗震救灾资金166万元,我盟利用自治区拨付2015年4.15地震救灾结余资金100万元,全部用于灾后房屋恢复重建。
七是灾后恢复及重建情况。一是自治区拨付的地震救灾资金166万元,主要用于6月3日地震房屋严重受灾户22户和受灾群众的过渡期生活补助;结余的部分主要用于房屋恢复重建和苏木镇物资储备点建设。二是盘活2015年4.15地震救灾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6月3日地震中受灾严重的15户受灾贫困户,重建40平米房屋3户。重建50平米房屋12户。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于2018年10月全部完成并进行检查验收。
(二)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发放情况。今年以来,共发放中央、自治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719万,其中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620万、自治区补助资金99万,救助了10727户,34372人。
(三)旱灾救灾情况
今年7月12日10时,自治区减灾委、民政厅启动了自治区旱灾三级救灾应急响应。阿拉善盟在自治区救灾应急响应启动后,也对应启动了我盟的救灾应急响应,多方采取措施,积极开展救灾工作。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各相关部门积极筹措抗旱资金,加大抗灾救灾投入力度,帮助受灾农牧民做好抗旱工作。二是各旗区采取飞播补种、水利调度的同时做好饲草料的储备和调运工作,各牧业生产单位和牧户,也提前做好牲畜出栏和越冬的准备工作。三是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大气象监测预报力度,抓住一切有利天气形势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最大程度缓解旱情。
(四)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我盟高度重视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对“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职责,注重实效,宣传周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全国第九个5.12“防灾减灾日”当天,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应急演练、利用媒体等形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中共发放减灾手册1万余套,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小知识宣传单1200份,科普教材100本,公益短信15000条,解答咨询31件。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民政、气象、地震等多部门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对城市汽车站、地下管网、燃气管道、隧道桥梁、学校、医院、大型商场、集市等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治,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积极有序开展冬春救灾工作
针对我盟全年受灾情况,在今年冬春期间,我盟重点解决因灾造成群众的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的生活困难问题。经统计,冬春期间全盟共有24715人需要救助。我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救助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抓好冬春期间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排查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冬春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方案。
(一)各级民政部门组织人员深入灾民家中,扎实开展排查摸底工作,核实确定冬春期间需救助对象,逐户登记造册,掌握不同人员在口粮、饮水、衣被、取暖以及医疗方面存在的困难,做到了底数清、对象准、情况明。
(二)根据今年我盟全年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和受灾人员需生活救助情况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冬春受灾人员生活救助方案,并抓好各项救助措施的落实。
(三)严格按照“户申、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确定救助对象,切实做到册、卡相符。救助款物发放实行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公开发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冬春期间受灾群众生活。
四、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和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
1.完善救灾物资的种类。今年年初,我盟结合自然灾害频发,救灾物资种类单一的实际情况,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安排了200万元,采购了一批救灾物资共计80多种类,包括多功能发电机、流动餐车、便携式生活用包等物资。极大提升了我盟应急救灾的保障能力。
2.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储备库的保障能力,我局为储备库及时申请公益性岗位4人,确保储备库24小时有人值班,定期对物资进行清点等各项工作。制定完善了储备库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3.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今年9月11日,举办了全盟民政系统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各旗(区)民政局分管局长、救灾股长、部分苏木镇(街道社区)灾害信息员76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学习了防灾减灾救灾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提高了我盟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五、下一步救灾工作安排
(一)按照民政厅工作要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受灾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灾情信息统计上报及生活救助工作。把灾民生活困难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救灾工作安全有效。
(二)积极组织防灾减灾成员单位、街道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提高全员防灾减灾能力。抽调气象、农牧、水利、地震、林业等部门专门力量成立灾害风险评估队伍。加大对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力度。
(三)按时足额下达冬春救灾款,严格执行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发放管理规定,落实对灾民救灾工作的监督检查,强化对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使用监督。
(四)积极争取盟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完成阿右旗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任务。在偏远苏木镇建立救灾物资储备点。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有关自然灾害信息交流沟通机制,提高防范灾害的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