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52900000000000/2016-00142 | 发布机构: |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盟本级 |
发文字号: | 成文时间: | 2016-08-09 11:43:00 | |
公文时效: |
内蒙古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怎么做?
- 发布日期:2016-08-09 11:43
- 浏览次数:
★内蒙古就业转移怎么做?
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拓展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帮助245万以上农牧民转移就业。
就业渠道:农牧业吸纳就业
◆怎么做——依托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怎么做——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农村牧区服务业、休闲农牧旅游业,
就业渠道:支持返乡创业
◆怎么做——建设返乡创业园、劳务品牌和转移就业示范点,将返乡农牧民工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引导更多有技术、有资本、会经营、懂管理的农牧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怎么做——内蒙古将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村嘎查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劳务中介机构以及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开展“春风行动”和举办返乡农牧民工专场招聘会,搞好用工对接和“订单式”输出工作,引导和组织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成规模转移就业。
★看一看就业领域、理念有哪些新变化?
◇快递、餐饮外卖成新宠
建筑业、制造业这些传统领域吸纳农民工就业外,很多农村劳动力进入了一些新领域、新业态,比如快递、餐饮外卖等,可以说是传统灵活就业的升级版。这说明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不仅给“斜杠青年”(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青年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不仅催生了高端就业岗位,同时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进城打工”转为加入创业大军
当下,中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达到4万个,拓展了新的就业空间。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也逐渐从“进城打工”转为加入创业大军。开办农产品网店、发展乡村旅游业、视野转向庭院经济等领域。
★捋一捋各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呼和浩特市:23.5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5个月,呼和浩特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23.5万余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7.36%。
◆赤峰: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59.87万人
1—6月份赤峰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59.87万人,完成计划任务的87.4%。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33.60万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23.9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1.33亿元。返乡创业累计12189人,办各类经济实体4989个,带动就业53536人。建设稳定劳务基地1075个。
◆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3.97万人
去年,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3.9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的27.8万人,完成全年任
务的102%;就近就地转移输出16万人,跨盟市输出11.3万人,跨省转移就业6.7万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5932人,实现劳务收入76亿元。
◆鄂尔多斯市:农牧民转移就业12万余人
2015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22426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1.2%。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105113人,占转移总人数的
85.9%。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助力农牧民转移就业。
◆呼伦贝尔市:农牧民转移就业7.3万人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转移就业和加快农村发展、统筹城乡就业的重要内容,将劳务输出的重点放在农
业人口比重比较大的岭南三旗市—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2015年,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73819人。
★延伸阅读
☆内蒙古推进东西部劳务对接 破解农牧民转移就业难题
据介绍,内蒙古东部各个劳务输出地区将对辖区内劳动力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对愿意赴西部地区就业的劳动力,将其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技能、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建卡立档,形成完整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西部地区所有劳务输入地将对辖区内企业用工情况进行经常性调查,建立企业空岗报告制度,摸清企业用工需求、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情况,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针对就业信息不灵、供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内蒙古将建立劳动用工信息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引导东西部地区在广泛收集岗位、发布用工信息上下功夫,为输入地、输出地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组织专场招聘会,通过派驻劳务工作机构推广点对点工作模式,做好点对点服务。
☆内蒙古提前完成全年农牧民转移就业任务
内蒙古进一步完善促进农牧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大力建设返乡创业园、转移就业示范点,扶持、打造一批特色劳务品牌,做好转移就业人员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劳务输出品牌的就业带动效应。目前,内蒙古逐步建立农牧民转移就业援助制度,持续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项目、送政策、送温暖5项就业援助活动,为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服务平台。
☆内蒙古引导更多农牧民工返乡创业
内蒙古将通过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返乡创业,鼓励农牧民工发展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从事农畜产品加工、休闲农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同时,支持农牧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网上创业,挖掘、升级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绿色农畜产品等特色产品,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办特色店、连锁店和品牌店。此外,还将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按规定给予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担保贷款并予以贴息。